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思想
现在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 文明聚焦 - 别让奖励变成伤害力

别让奖励变成伤害力

来源 : 阳江日报 发布日期 : 2023年05月10日 编辑:

周雪燕

教育分享

不久前,一位朋友打电话向我求教,说她儿子上二年级后对学习不感兴趣,作业要给奖励才写,母子两人经常因为学习和作业吵闹。原来,她儿子刚上一年级学习积极,成绩优秀,家长经常用物质奖励来表扬他。后来,孩子经常达不到奖励要求,没有了奖励,渐渐便对学习失去了兴趣。

很多人觉得奖励办法效果好,其实,奖励和惩罚都属于外部施加因素,刚开始时效果明显,孩子会因为希望得到奖励而继续努力,也会因为害怕惩罚而约束自己的不良行为。但是,长期不适当使用却会变成伤害力,削弱孩子的学习内动力。孩子有可能一直需要依赖奖励或惩罚来决定是否学习,也有可能会因为奖励不再具有吸引力、惩罚不再具有威慑力而拒绝学习。因此,老师和家长要懂得奖励和鼓励的区别。

奖励是针对一个人好的评价,是对完美的称赞,认可的是结果,态度是从上向下的;鼓励是针对事情和行为的肯定,认可的是做事的行为,态度是平等的。奖励是有条件的,做得好才奖励;而鼓励是无条件的,很少有人奖励考试不合格的孩子,但这样的孩子更需要鼓励。

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发展心理学家卡罗尔曾做过一个实验,两组孩子都需独立完成一系列智力拼图。完成后他对第一组孩子说:“你表现得很出色,你很努力。”对第二组孩子说:“你真聪明!真是拼图的天才!”之后再拿出难度更高的一组拼图,问孩子们愿不愿意挑战。结果,第一组被夸努力的孩子们欣然接受挑战,第二组被夸聪明的孩子们大多因为害怕失败而拒绝挑战。这就是表扬(口头奖励)和鼓励最大的差别,表扬让孩子害怕失败,而鼓励让孩子发现内在动力。

懂得了奖励与鼓励的区别之后,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可以更多地使用鼓励的方法,也就是挖掘孩子内在的、潜在的因素去激励孩子学习。那么,奖励还可用吗?可以使用,但要科学地用。比如上文朋友那个读二年级的儿子对学习暂时不感兴趣,可以采用代币法来奖励。刚开始孩子主动做好一项作业奖励一朵小红花,累积十朵可以换一个他喜欢的东西。一段时间后,十朵小红花换一颗小星星,累积十颗可以换一个他更为期待的物品。奖励可以物质与精神结合起来,孩子表现好既可以选择文具、玩具,也可以选择免做一次作业、与老师聊天一次、实现一个小心愿、自由安排一个小时等等。因为是他自己选择的,就会更加珍惜这个奖励的机会,从而比以前表现更好。

奖励还可与鼓励结合起来,老师可邀请表现好的孩子在班里讲讲努力的过程,说说是怎么做到完成作业、取得好成绩的,让同学们以他为榜样,提升价值观和成就感,他就会更加积极主动地为自己而努力。

家校合力效果更好。有个孩子做作业比较拖拉,采用了物质奖励后有一定效果,两星期后有所反弹。后来老师发现他喜欢妈妈按摩,于是家校联动,每当他在晚上8点前完成作业,妈妈会在睡觉前帮他按摩。结果儿子天天晚上抓紧做作业,做完作业帮助妈妈干完家务活,洗澡之后,妈妈就给他一边讲故事一边按摩,很快他就进入了甜蜜的梦乡。这一招让孩子改掉拖拉毛病、养成作业优先的习惯。


上一主题 : 24小时待命的海上“引路人”

下一主题 : 家长引导孩子做『时间的主人』

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