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思想
现在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 文明校园 - 建市30年身边变化:居住环境变好,住得更舒心

建市30年身边变化:居住环境变好,住得更舒心

来源 : 发布日期 : 2018年02月01日 编辑:

房子在老百姓眼里是安宁、是幸福、是家……1988年2月,阳江撤县建市。30年过去了,阳江市民的居所也发生了日新月异的改变,见证了这座城市的变迁。

“建市30年来,房子是越搬越大,住得越来越舒心!”从拥挤的集体宿舍到集资房,再到如今宽敞舒适的别墅,回忆起这30年来的住房变迁史,市民黄女士坚信:以后的生活会越来越好!

30年前,刚刚迈出校门的黄女士来到阳江师范任教,与一名同事居住在不到20平方米的学校宿舍内。宿舍的墙壁微微泛黄,水泥地面上摆放着两张1.2米宽的单人床和一张书桌,显得有些拥挤。没有冲凉房,洗澡就在宿舍内将就;没有独立卫生间,如厕要到公共旱厕解决;没有自来水,用水需要到外面打水……提到当时的住宿条件,黄女士直言:“实在是太简陋了!”

1994年,黄女士丈夫的单位集资盖房子,黄女士夫妇分得一套五六十平方米的两室一厅房子,全家人“高兴坏了”。简单装修后,黄女士夫妇立马搬进了单位的集资房。房子有开阔的客厅、明亮的阳台、干净的厨房、独立的卫生间,生活变得有了格调。“再也不用上公共厕所了。”黄女士对新房子甚是满意。

据资料记载,阳江建市前居民解决住房问题主要是以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建设干部职工宿舍和居民自建房为主。上世纪90年代初期,我市建成第一个商品住宅小区——紫荆园小区。2000年前后,新江花园小区、漠江花园小区的开发建设,拉开我市商品住宅小区开发建设的序幕。

2000年前后,黄女士身边的同事朋友纷纷购买商品房改善居住条件,在同事朋友的劝说下,黄女士也有了购房计划。由于当时带电梯的商品房售价都比较高,不带电梯的商品房又不方便,黄女士夫妇犹豫再三,还是决定“等等看”。

2002年的一天,黄女士无意中在《阳江日报》上看到一则广告,位于金山植物公园旁的金碧园,联排别墅带花园,只售1000多元/平方米。“价格实惠,还带花园,很喜欢。”黄女士夫妇经过商量,首期支付了3.4万元,以按揭的方式将占地近60平方米的三层半别墅收入囊中。去年,别墅的贷款基本还清,黄女士又将别墅重新装修了一番,“越看越喜欢,一家人住在里面很开心”。

2003年,我市启动保障性住房建设工作,先后通过改造危旧公房、集中建设公共租赁住房等多种形式,解决我市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问题。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的保障性住房房源14871套,受益人数约3.8万人,自幼患有小儿麻痹症的王女士便是其中之一。

王女士夫妇二人没有固定的工作,生活过得不宽裕。2007年前后,王女士申请到一套70平方米的2居室廉租房,一家六口的居住环境大大改善。“以前的房子小,一家六口居住比较局促,也没有卫生间,生活不方便。”搬到廉租房后,不仅有了厨房和独立的卫生间,而且还有方便残疾人生活的无障碍设施,十分贴心。100元左右的月租,也在一家人的承受范围以内。

黄女士与王女士两家住房条件的改善,只是我市人居环境改善的一个缩影。如今,高楼林立,地产开发也越来越注重住房的质量与品位,从城市面貌到居家环境都实现了一个质的飞跃。

左图:市区金碧园别墅小区。

访谈录


记者:建市30年来,您觉得我市住房环境变化大吗?

市民王女士:变化很大。建市前,人们的住房条件差,巷道很窄,出行也不方便。建市后,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矮屋变高楼,小路变大道,住房环境大大改善,人们的生活品质也越来越高。


记者:建市以来,您家的住房条件有改善吗?

市民黄女士:房子越来越大,生活也越来越好。1988年住在单位宿舍,条件十分艰苦。没有地方冲凉,就在宿舍用布帘围起来一个狭窄空间,在里面简单地冲凉。也没有自来水,只能自己去到外面提水,到了冬天,气温下降,提水更艰难。尤其印象深刻的是,晚上去公共厕所如厕会很害怕,需要与同事结伴同行。如今,房子内厨房、客厅、独立卫生间、阳台等一应俱全,生活越来越舒心。(文/张 影 图/李向东)


上一主题 : 我市召开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

下一主题 : 狗年纪念币 今日开始兑换

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