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思想
现在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 文明校园 - 患者的称赞和肯定,是我们前行的动力

患者的称赞和肯定,是我们前行的动力

来源 : 阳江日报 发布日期 : 2020年03月23日 编辑: 黄勇

春暖花开,勇士归来!3月20日晚,我市支援湖北武汉和荆州医疗队两批31名白衣战士在圆满完成医疗救治任务后,平安返回家乡。一个多月来,他们在湖北抗疫战斗的最前线忘我奋战,全身心投入到支援湖北疫情防控战斗中,赢得了患者的赞誉,成为当之无愧的“最美逆行者”。

近两天,本报记者连线采访正在海陵岛定点酒店进行休整的部分医疗队成员,请他们畅谈支援湖北医疗救治工作的感受,回忆那一幕幕令他们感动的时刻和一个个难忘的故事。敬请广大读者关注。

赖冬梅

●阳西总医院护师赖冬梅: 看到患者出院浑身有使不完的劲

“让我去吧,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我在重症医学科工作5年了,对一些突发事件处理及病人的护理比较熟悉,适应能力强。”面对疫情,赖冬梅第一时间写下请战书,主动申请到疫情防控一线去。

“你们来了我就不怕了,谢谢你们大老远跨省而来帮助我们。”方舱医院一些患者拉着赖冬梅的手激动地说。患者的肺腑之言让她感受到身上的责任之重,要以更高的要求做好工作,才能回馈他们的信任。

一次,赖冬梅发现一名患者进舱后有些不适应,郁郁寡欢。她主动和患者沟通,听他说说自己的担忧,聊聊家乡、家人,给予他希望。她还动员这名患者在舱内当一名志愿者,协助医护人员、警察等做些像发饭、送物品这些力所能及的事。“感谢你的开导,虽然生病了,但我还能帮忙做些事情,能帮助大家我很高兴。”患者越来越开朗,这让赖冬梅十分欣慰。

3月3日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这天,武汉客厅方舱医院C厅B厅并舱了,这让无数人看到了胜利的曙光,赖冬梅请护士长在她的防护服写上“春天来了”。在一张张病床前忙碌,为患者提供舒适整洁的环境,尽管防护服里的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护目镜里全是汗珠,但是看到每天都有患者从方舱医院治愈出院,赖冬梅浑身有使不完的劲。“要是每天有这么多患者出院,再累也值。”赖冬梅说。

回想起一个多月前初到武汉,一座大城市寂静得可怕,几乎感受不到人间烟火,这让赖冬梅很悲伤。现在,在全国人民的支援下,武汉慢慢好起来了。回阳江的路上,看到那么多人送别、敬礼,这让她一直感动着。“希望不管经历过多少不平,有过多少伤痛,大家都舒展着眉头过日子,内心丰盛安宁,性格澄澈豁达。”这是她的心愿。

    

凌嘉惠

●阳春市中医医院重症护士凌嘉惠: 支援荆州的日子成为珍贵回忆

“作为一名护士,哪里有需要,我就要到哪里去!”2月11日,告别丈夫和刚满2岁的女儿,阳春市中医医院重症监护室护士凌嘉惠,登上了前往湖北的列车。3月20日,春分时节,她搭乘专列载誉而归。湖北荆州的那些日子和点点滴滴成为她生命中抹不去的烙印。

“同胞有难,国家有需要,只是想尽自己的一份力。”谈到主动请缨支援湖北的初心,凌嘉惠如是说。早在6年前,H7N9疫情发生后,凌嘉惠便第一时间主动请缨到市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进行支援,这也给她此次支援湖北荆州添加了几分底气和信心。

2月15日,凌嘉惠奔赴荆州市监利县人民医院。因出色表现,2月19日,她被调配至监利县中医医院重症监护室。日复一日,凌嘉惠的脸被口罩和护目镜压出了深深的伤痕,她却打趣道:“终于体验了一把最时髦的‘伤痕装’。”

在荆州奋战的日子里,凌嘉惠听得最多的是“谢谢”,感受最深的是温暖和感动。在监利县中医医院接受治疗的一位阿伯因这场疫情痛失老伴,心情低落。凌嘉惠得知后变身“心理医生”,对老人进行疏导。一天晚上,阿伯突然跪倒在凌嘉惠面前,一再表示想要回家。凌嘉惠耐心倾听,不断疏解阿伯的情绪,并用手机联系了阿伯的家人,让他们视频聊天,阿伯的情绪才得以舒缓。

此后,阿伯待凌嘉惠便像亲人一般。一次,得知她还没吃早餐,阿伯拿出了自己仅有的两盒牛奶。那一刻,暖意瞬间涌上凌嘉惠的心头,眼泪也夺眶而出。 凌嘉惠说:“这段经历,不管以后何时想起,都会是弥足珍贵的回忆。”

    

钟章炼

●阳江市中医医院呼吸科副主任医师钟章炼: 病床逐渐清空是最欣慰的时刻

在武汉的41天,市中医医院呼吸科副主任医师钟章炼几乎每一天都过得紧张。作为我市首批援助湖北医疗队临时党支部书记、队长,他带领全队进驻武汉客厅方舱医院,每位医生每班进舱都要在严实的防护装备下,为患者提供诊疗、心理安抚等工作。

而钟章炼除了承担高强度诊疗外,还担任舱内医疗组组长,负责舱内突发事件、应急救治、部门间协调等全面工作,同时要照顾队友的安全,为他们打气。有着丰富中医临床经验的他还成为方舱医院中医治疗组专家成员,协同制定方舱医院中医治疗方案,管理中医治疗方案实施情况。

那些攥紧拳头、拼尽全力的日夜,带来的是一个个感动与奇迹。看到患者们一批批治愈出院,病床逐渐清空,是钟章炼最欣慰的时刻。他清晰地记得,有一天刚刚进舱,一位准备出院的60岁患者特意找到他,紧紧攥着他的手激动地表示谢意:“阳江队钟大夫,我要出院了,没有你我坚持不到今天,我会永远记得你。”

原来这名患者的家人都住院了,仅剩下90岁的母亲独自在家。她住院10多天后她突然心情崩溃,嚎啕大哭。当时值班的钟章炼马上将其搀扶至医生办公室,耐心地了解情况,安抚她的心情。自此,每次进舱后他都会主动去关心和鼓励这位患者,让其重燃了生活的信心。“听到这声谢谢,我要更努力帮助他们回家团聚。”钟章炼说,那些繁忙而沉重的工作,深夜未眠的夜晚,在帮助到一个个家庭团聚,在听到无数个感谢后觉得太值了。

3月8日,武汉客厅方舱医院实现“清零”。在封舱的2小时内,一封盖满了手印的请战书递交了上去,阳江首批医疗队请求继续作战。而这天,恰巧也是钟章炼与妻子结婚8年的纪念日。平安回来了,钟章炼说,很感谢这份经历让他懂得平凡生活的可贵,他要继续在救死扶伤的岗位上拼搏奋战,守卫家乡人民的健康平安。

    

王益旺

●阳春市中医医院副主任医师王益旺: 得到患者的肯定再辛苦都值得

“不辱使命,砥砺前行。”出发前,阳春市中医医院副主任医师王益旺在朋友圈许下了铮铮誓言。疫情发生后,有着17年党龄的王益旺主动申请加入支援湖北医疗队。2月11日,王益旺与“战友们”共同踏上了支援湖北的征途。

     在一次查房时,王益旺发现一重症患者在接受高流量呼吸湿化治疗时,血氧不足且气促无缓解。他立即给患者上无创呼吸机,但患者无法适应口鼻面罩。于是,他一直在患者床边指导患者调整呼吸,时刻关注呼吸机参数,并用成功案例鼓励患者。不久,患者的血氧明显回升,气促也有所缓解,病情得到改善。在他有针对性的治疗下,患者平安出院。

不仅“战疫”,还要“谈心”。在监利县中医医院重症监护室里有一名患者由于自己入院时间长,病情好转慢,看着身边的病友一一转为普通型患者,他闹起了“小脾气”,不配合治疗,拒绝用药。得知情况后,王益旺立马“对症下药”,告诉患者他是一名来自广东医疗队的医护人员,向患者分析了该病情的医学特征,分析了患者的具体情况,为患者打下“镇定剂”。在他的安抚下,该名患者开始积极配合治疗。经过精心治疗,该名患者从重症转为普通型,最后康复出院了。

“在病房时,患者为了感谢我们广东医疗队的医护人员,他主动邀请我们拍照,并给我们送上了一个大大的赞。”王益旺说,得到患者的肯定,一切的辛苦都是值得的。

在荆州,留下了太多的感动。王益旺告诉记者,3月20日离开荆州返回阳江当天,荆州人民在阳台、窗口为他们送行,对他们说谢谢,司机在路上停车鸣笛欢送他们。“这次的经历为我的职业生涯添上了浓重的一笔。”他说,这辈子都不会忘记在荆州的点点滴滴。

    

陈勇

●阳江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治医师陈勇: 女儿长大后会为爸爸感到骄傲

“刚到监利县的时候,大街上几乎看不到人,整个县城空荡荡的。等我们离开的时候,群众自发在路边送行。那一刻,真的很感动。这是监利人民对我们最大的认可。”我市第二批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陈勇说。

2月11日,陈勇与15名战友共赴湖北荆州监利县抗疫前线。到达监利县后,阳江医疗队接管了监利县人民医院感染科医疗工作,陈勇主动申请到患者病情最重的监利县中医医院重症监护室,参加危重症病人抢救救治工作。当时监利县中医医院ICU收治全县危重症患者,他认为既然来了就要到最需要的地方去。

2月15日,陈勇正式进入临床。进入病房后,ICU里面全是重症、危重症病人,有的病人稍微活动后即出现气喘;有的病人上了呼吸机,生命体征极不稳定,需要24小时不间断监护。

陈勇说,令他最难忘的是2月26日的一次转诊。一名患者在无创呼吸机通气情况下出现难以纠正的低氧血症,指脉氧进行性下降,经一系列治疗后仍无改善,进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因当地医院缺乏更好的抢救设备,为使病人得到进一步治疗,陈勇与珠海医疗队护士郭卫玲负责转送病人至荆州市中心医院重症监护室救治。

重症患者转运,风险极高。一路上,陈勇与郭卫玲都保持精神高度紧张状态,监测血压、血氧,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到达目的地,顺利完成交接的那一刻,陈勇的心才算落地。这时他才发觉,密闭的防护服里衣衫早已湿透。经过5个多小时的奔波,直到晚上11点多, 陈勇才返回到住处,给担忧已久的妻子拨出那通报平安的电话。

有一位36岁男性患者,入院时明显气促,难以平卧,濒临死感非常明显,曾一度出现恶性心律失常。陈勇检查发现,患者双侧胸部皮下气肿明显,判断患者并发气胸,并紧急进行双侧胸腔闭式引流术。引流后,患者气促、缺氧均缓解,最后顺利转出ICU,从鬼门关抢回一条命。

陈勇在写给4岁女儿的信中说:“对不起,宝贝!无法陪伴在你身边,爸爸内心深处说不出的难受和满满的歉意。也许,等你长大了,你会为爸爸感到骄傲!”

    

罗浓伟

●阳西总医院综合内科副主任罗浓伟: 第一次看雪室外很冷心却很暖

从2月9日出征武汉,到3月20日平安回家,整整度过了41天,这段经历让阳西总医院综合内科副主任罗浓伟终身难忘。他想念家人,不舍战友,记得每一位向他道谢的患者。

作为有丰富感染科从业经验的医生,罗浓伟是我市首批支援湖北医疗队第一个进入方舱医院的医生。纵然已有心理准备,但进舱后的景象,依旧让他感到震惊。经过6个小时值班后,罗浓伟顺利出舱,立马将舱内情况、防护要点等转述给队友们,让他们对防护各环节了解更深入。

在方舱医院值守的日子里,每个医生每班要照顾130至150个病人,平日在医院里管理15个病人已是忙碌,如今,他们不仅工作量大,还要穿着厚厚的防护装备,随时提高警惕。时间久了,罗浓伟的鼻梁、眼眶被压伤结痂,简单处理,他又重新投入工作。

一次上夜班,罗浓伟发现很多患者睡眠质量较差,部分患者有失眠的状况,这不利于病情恢复。他特意抽出时间,拿着纸笔走访了180多名患者,细细记下大家的情况和导致睡眠问题的原因。做好统计后,他集中反映给指挥部,根据需求为患者配备眼罩、蚊帐,并调整药物等。罗浓伟这一细心举动获得了许多患者的点赞。

那些天里,罗浓伟已不记得与多少名患者有过交流接触,但有一对母女令他印象深刻。那天,武汉下着雪,罗浓伟在舱外接收病人,一对行动不便的母女引起了他的注意。那位母亲已70多岁,询问后得知她确诊前疾病缠身,女儿也患有精神疾病,生活不能自理。病人穿着单薄、病情棘手,罗浓伟赶紧将她们迎进舱内的暖气机旁,向指挥部上报情况,并联系患者社区和周边医院,想方设法将她们送至条件更好更规范的中南医院。罗浓伟跑上跑下的忙碌被患者看在眼里,临上车离开前,70岁的老人含着泪紧紧拉住他的手说:“孩子,天气冷,你多穿点。谢谢你们帮助武汉,帮助我们,你们是英雄,我们永远挂念你。”

简单一席话让罗浓伟十分感动。“那是我第一次看到雪,室外很冷但心里却很暖。”他回忆说。

    

刘叶青

●阳春市中医医院急危重症中心护士长刘叶青: 无法忘怀在战“疫”一线的奋战

“长这么大,第一次受到这么高的礼遇……离开的那天,当地老百姓站在街边给我们送行,无论是骑自行车的还是开小车的,都停下来向我们挥手致敬,人群里有一名环卫工人在擦眼泪,场面让人动容。”我市第二批支援湖北医疗队队长、阳春市中医医院急危重症中心护士长刘叶青,想起3月20日从湖北荆州撤离返乡时的情景感动地说。

回顾过去一个多月在抗疫“中心战场”上日以继夜的奋战,许多场景依然历历在目,令刘叶青无法忘怀。

2月12日抵达监利县,当晚刘叶青就进驻了监利县人民医院。在与院方进行相关工作交接后,刘叶青发现医院病区的条件在感控与流程管理方面存在一些弊端,于是马上对科室的部分流程做出了细节化的整改,使得处置流程更加规范化,确保每位队员的安全得到保障。她说一定要对队员们负责,要带领全员平安回家。2月18日,她带领9人重症小组接管监利县中医医院重症监护室。

“这里病人病情危重,所需要的医护人员不仅是技术上的顶尖人才,更需要爱心和耐心。我们从广东过来,与他们的语言沟通会有问题,但我们给予他们的鼓励与勇气,一定会在我们的眼里看到,在我们的肢体语言上感受到。”刘叶青鼓励重症小组的队员,并与他们一起并肩作战,一对一地训练动脉穿刺针的操作使用。

2月23日,监利县发热门诊留观病人清零;2月27日,监利县中医医院危重症病人清零;2月29日,监利县中医医院重症病人清零;3月1日,监利县中医医院ICU病人清零;3月5日,监利县中医医院所有病人清零;3月9日24时,监利县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实现双清零。

刘叶青告诉记者,荆州,对她来说不仅仅是“战地”,更是她多年以前读书求学的地方。回到这里,她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希望用自己所学,回报这片培养她的土地和人民。

“其实,我们也不是人们口中传说的英雄,我们只是履行了医务工作者的职责而已。因为祖国需要我们,所以我们义无反顾。如果祖国需要的是其他行业的人,我相信他们也是一样的。我们只是做了一个中国医护人员应该做的事情,做了一个共产党员更应该去做的事情,仅此而已。”刘叶青这样说。

    

陈秋萍

●阳春市中医医院主管护师陈秋萍: 热情送行的人们让我感动不舍

3月19日,荆州市监利县市民自发给广东医疗队送行的场面,让陈秋萍一下子变得不知所措。她很想家,但那一刻对监利县又充满了不舍。

陈秋萍回忆,当天送行的人在医疗队驻地酒店的门口围了一圈,说着感激的话,同时欢迎广东医疗队队员在疫情结束后重游监利县,尽情吃上一顿小龙虾;护送的警察齐刷刷地向他们敬礼;坐上汽车前往荆州市的路上,一名十几岁的小女孩对着医疗队行驶而过的车辆鞠了一躬。这一幕幕,一下又一下地刺激着陈秋萍的泪腺。

“我们只是普通的医护人员,做着最平凡的工作,但监利县人民用最高礼遇向我们致意,这让我十分感动。”陈秋萍说,这是她第一次如此深刻地体会到自己这份工作的价值。

陈秋萍今年41岁,是阳春市中医医院急危重症中心的一名主管护师,有20年的护理经验。2月11日,她作为阳江第二批支援湖北医疗队的一名队员,随队出发前往荆州市监利县。经过前期的培训后,陈秋萍先后在监利县人民医院传染科、监利县中医医院重症监护室参与救治新冠肺炎确诊患者。

“在重症监护室更能发挥所长,我的专职工作就是ICU护理。”陈秋萍说,她非常清楚这是“贴身”与病毒作战的科室,稍有疏忽将会增加自身感染的可能。因此她每天一遍又一遍排查科室各种有可能引起感染的情况,不敢有丝毫怠慢。

每天下班后,她会认真记录病人当天的表现,睡前还脑补值勤时病人的情况,就像学生及时复习功课一样。她总说自己是离病人最近的人,是最先发现患者病情发展的人,及时作出判断,对病人康复很重要。面对病人所承受的心理压力,她时刻疏导、鼓励。有的病人会在夜里偷偷地哭,因为担心新冠肺炎会带来死亡而承受着巨大的恐慌;有的患者还未治愈,却急着出院回家,因为担心同样患病的家人无人照顾……陈秋萍就守着他们,一句句地劝慰。

陈秋萍他们离开监利县时,监利县的新冠肺炎确诊患者和疑似患者全部“清零”。3月20日,踏上返程的列车,陈秋萍平安回到家乡。她说,接下来想好好陪陪正就读高三的女儿,陪女儿一起迎战高考。

    

林进容

●阳春市妇幼保健院内科护士长林进容: 每天都被不同的人和事感动着

人的一生中,总会有些刻骨铭心的事情,而这次支援湖北医疗救治工作的经历,将会成为阳春市妇幼保健院内科护士长林进容最珍贵的回忆。

回想起第一次进舱的大夜班,天下着冷雨,气温在0℃左右,特别的冷,林进容提前了一个多小时去上班,小心翼翼地穿好防护服,怀着忐忑不安的心理接了班,克服了身体不适、病区环境不熟悉、操作流程不熟悉等困难,顺利完成当班任务。当安全出舱,她悬着的心暂时落了地。

第一次穿着防护服组织病人练习太极八段锦,“半路出家”的医务人员穿着防护服,动作有些笨拙。在此之前,林进容对太极一窍不通,为了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她和其他队员在酒店休息时,一有空就一遍遍练习。

第一次送病人出舱时,病人表现出既兴奋又不舍,拉着医务人员的手不断地说“谢谢,谢谢”“疫情过后,你们一定要再来武汉,我们一起去看樱花、一起吃热干面”……林进容说:“在这里,我收获了和谐亲近的医患关系,收获了一生难能可贵的战友情,每天都会被不同的人和事感动着。”

40多天的生死与共,对比来时的不安,现在更多的是不舍。其中有对武汉不舍,对并肩作战的战友不舍,对日夜提供后勤保障的酒店员工不舍,对工作了一个多月的战场——武汉东西湖方舱医院的不舍,对日夜相伴的舱友、警察、保洁人员的不舍……

当列车徐徐驶离站台时,看着使劲挥手的武汉人民,泪水模糊了林进容的双眼。“为人妻、为人母、为人女,我选择逆行驰援湖北,并没有感觉自己有多伟大,只是做了医务人员该做的事情。相反,组织、领导、社会以及亲友的关心、关爱给我带来了太多感动。”3月9日是女儿的生日,林进容说,回家第一件事,就是给女儿补过生日。明年春天,她要带着家人一起去武汉看樱花,再看看曾经战斗过的地方。

    

熊加瑶

●阳江市公共卫生医院主管护师熊嘉瑶: 常被患者的坚强和勇敢所打动

熊嘉瑶还依稀记得,2月11日她离家飞赴湖北支援的那天早晨,晨光初现,闹钟未响,她却早早醒了,身边丈夫和5岁的女儿还在熟睡,楼下传来餐具碰撞的声音。那是她的公公一如往常地为家人准备早点,只是这天略早些。

此后的一个多月,熊嘉瑶与家人暂别,穿上了“战袍”,奋战在荆州市监利县的战“疫”场上。熊嘉瑶是市公共卫生医院感染科的一名主管护师。当市卫健部门发布组建驰援湖北医疗队的消息后,她第一时间请缨报名,成为阳江第二批支援湖北医疗队的一员。“我觉得自己是最合适的人选。”熊嘉瑶说,因为她有着多年的传染病护理经验。

期间,考虑到自身的传染科专业基础和新冠肺炎的防控及护理工作经验,熊嘉瑶主动申请担任队内院感培训专员,并着手对荆州市监利县人民医院、监利县中医医院、医疗队驻地酒店落实院感防控措施、重新划分感染病区区域以及给广东医疗队所有队员开展院感知识培训工作。院感防控工作做得好,相当于在医护人员和病源之间建立起一道安全屏障,保护医护人员不受感染。熊嘉瑶便是这一道屏障的“工程师”。

熊嘉瑶自2月13日进驻监利县人民医院感染科后,共参与护理新冠肺炎确诊轻型、普通型患者109例,送出院患者108例,期间负责转运1例重症患者。每天,她需要护理30多个病人。在这里,她既是护士,又是护工,还是患者的心灵疗养师。她用十足的耐心和细心对待患者,治身也治心。

70岁的陈阿姨患病住院一个多月,十分思念家人,但她用的老人机无法像其他病友一样,能时常跟家人进行视频。熊嘉瑶看出了陈阿姨的心思,主动帮助陈阿姨跟家人视频聊天,缓解了患者的焦虑情绪。护理过程中,熊嘉瑶也和一些患者结下了深厚的情谊。有患者邀她待疫情结束后一起到广场跳舞,有患者发出口头邀请说出院后要给她煮一顿丰盛的晚餐……

“隔离病房里,温暖的故事很多很多,来不及记录,只觉得心头很暖。”熊嘉瑶说,与患者朝夕相处的过程,也常被他们的坚强和勇敢所感动,很多人觉得我们是抗疫英雄,其实我们只是换了一个环境继续工作而已。

■ 统筹/梁宗具 ■ 文字/陈思捷 陈子玲 谭兴孚 陈海涛 张 影 朱俏施 ■ 图片/受访者提供■ 制图/谢国瑞  

上一主题 : 一段助农短视频引发爱心大接力

下一主题 : “这些天让你久等了,嫁给我”

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