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思想
现在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 文明聚焦 - 教育的“田野”吹起新风

教育的“田野”吹起新风

来源 : 阳江日报 发布日期 : 2024年03月20日 编辑:

↑ 江城区国际城实验小学的学生在习美小院管护农作物。 受访者供图    

   

← 江城一小劳动实践室,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制作书签模版。 受访者供图

春回大地,万象更新, 漠阳大地的农耕新篇章正在徐徐展开。挥锄翻土、搬苗种苗、盖土浇水……在我市多个中小学,校内劳动实践基地的“春耕图景”同样动人,学生们纷纷变身“小农人”,扎进田间地头体验农耕的快乐。

自2022年秋季新学期开始,劳动教育独立成课,我市各校多措并举,推动劳动课落地落实。但实现劳动教育从“有”到“优”,学校还应进一步提档升级。学校劳动课程如何创新发展?如何以劳动实践基地为契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带着以上问题,记者日前走访了多个学校的劳动实践基地,与几位教育界人士交流劳动教育的育人模式。

走访

打造劳动实践基地  探索以劳育人新路径

春光明媚,又到了播种的好时节。3月5日下午,江城区国际城实验小学的劳动实践基地——习美小院中,正是一番热火朝天的景象。学生们挽起袖子,迎着春风,开始了新一轮的播种,有的挥舞着锄头松土、刨坑,有的组队播撒种子,有的正在浇水……大家分工有序,有条不紊,闲置了一个寒假的土地又恢复了生机,呈现出绿意盎然、生机勃勃。

“这是茄子、番茄,那是生菜、白萝卜……相对于去年春耕时的手忙脚乱,今年同学们的栽种、管护技术相当成熟了。”漫步于习美小院里,该校副校长黄金换一边介绍着各类种植作物,一边与记者交谈。黄金换说,2023年春季新学期,学校的劳动实践基地正式投入使用。学校盘活了附近一块闲置的农田,面积约300平方米,以班级为单位分区域管理,播种、施肥、收获,全由师生合作完成。

在黄金换看来,劳动实践基地的建成,算是开了个好头。“‘种菜’并不只是简单地体验、凑热闹,而是落实劳动课的有效途径,教育学生的好契机。让学生在每天劳动的过程中,了解每个季节适宜种什么植物、怎么种植和养护、植物如何生长等知识,避免劳动教育流于形式,或仅停留在课本上。”黄金换表示,过段时间,学校打算举办第一届“春耕比赛”,以赛促学创新劳动教育的方式和举措。

走进江城一小,名为鼍山拾绿园的劳动实践基地内,上学期种下的农作物已经长势旺盛,生菜、卷心菜、辣椒……各种各样的农作物正等着“小农人”们来收割。 “目前鼍山拾绿园主要交由四年级的学生打理。这个学期,我要求学生们制定种养计划,全程记录管理过程,然后学期末以图片、文字的形式进行收成分享。同时,老师要丰富劳动文化分享的形式,如开展主题班会课、诗词大赛、劳动知识科普讲座等,激发学生参与劳动的兴趣。”该校副校长蔡晓静表示,依托劳动实践基地,可以实现劳动教育与学科融合,如语文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植物生长;数学老师可以与学生讨论:农作物收获后的重量、售卖渠道及总收入等,为学生创造更多课外实践机会。

此外,去年12月,江城一小劳动实践室正式揭牌,引入了新技术、新工艺设备,完善了校本劳动课程的相关配套资源。记者在现场看到,展示墙上,铁锤、手工锯、扳手等工具一应俱全;储物架上,还有洗衣机、电饭煲、针线等日常生活用具,颇为全面。蔡晓静介绍,劳动教育的核心在于灵活和创新,课程教育和实践教育缺一不可。劳动实践室的建立,能满足学生劳动教育实践的多样化需求。

现状

劳动教育初见成效 持续发展仍面临难题

“很有趣!自己种出来的白菜格外香甜。”谈及上个学期的劳动实践经历,江城一小四年级学生林鸿宇对种白菜的印象深刻。尤其在收成阶段,他和同学们团结合作,完成拔菜、去除根部、清洗蔬菜等一系列步骤,再带回班里由老师烹煮,分发给大家品尝。“老师还在课堂上教会我们如何使用电饭煲,现在我在家也能自己煮饭。”林鸿宇说。

江城区国际城实验小学六年级学生梁恩瑜也尝到了种植蔬菜的“甜头”。“上个学期,我们班级种植了白萝卜、辣椒、茄子、生菜四种农作物。播撒种子后,我每天吃完午饭都会到菜园周边逛一圈,每天看着它们成长。”梁恩瑜回忆道,最让她惊喜的是白萝卜,小小的种子撒进地里,成熟后拔出来,居然长得和手臂一样长,让她不禁感叹大自然的神奇。

黄金换表示,自该校打造劳动实践基地以来,学生们的劳动意识、实际操作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责任感和环保意识明显增强。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学校计划建设一个小型农作物博物馆,图文结合展示农业知识和历史、农耕时代的农具等,让学生更深入认识和了解劳动的意义。对于劳动实践基地的发展,蔡晓静也提出了新的构想:“我们计划在鼍山拾绿园增设劳动知识宣传栏,并利用阶梯栏杆处的空间,引进无土栽培技术,拓展种植空间,让更多学生可以参与其中。”

但是,使劳动教育向体系化、课程化、规范化发展,部分学校还存在资金不足、场地有限、师资力量短缺、学生参与机会不多、劳动实践基地功能单一等难题。“我曾到一二线城市的学校参观,发现打造一个功能丰富的劳动实践基地,如佛山市某学校打造了中医药科普宣传基地‘百草园’,需要投入大量资金。我们只能表示心有余而力不足。”黄金换说。蔡晓静同时指出,由于劳动实践室内存放着许多利器,具有一定安全隐患,因此,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提防出现安全事故也是重中之重。此外,学校目前缺乏专业的劳动课老师,只能由其他科任老师兼任,专业性不足;学生到劳动实践室学习的机会也不多,一个学期下来,一个班级只能参与1至2次。“劳动教育不应局限在学校,还应建立更多校外实践劳动基地。”蔡晓静认为。

措施

完善劳动评价机制 携手共育“劳动小达人”

“学生经过小学六年的劳动教育实践,最终实现的目标应是生活能自理,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养成积极的劳动精神和良好的劳动习惯。”在记者采访的过程中,多位教育界人士持有相同看法。省名班主任周雪燕工作室成员、阳江二中附小老师李丽华表示,教育部发布的《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针对不同阶段、不同年龄的劳动课程标准都作出了具体要求,为老师的教学安排指明了方向。小学低年级是劳动教育启蒙阶段,老师要以“劳动与生活”为主题,教会学生热爱劳动、生活自理;小学中高年级是劳动实践体验、塑造良好行为习惯阶段,老师要以“劳动与技术”为主题,教会学生掌握劳动技能、提高实践效果。

李丽华表示,在劳动课堂上,老师不妨根据节日节点创设情境,设置“制作方法,我会看”“小组合作,我会做”“分享成果,我会说”“优秀作品,我会赏”“劳动成果,我会用”五个教学环节,为学生提供创造性的劳动机会,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实践教学方面,学校开展的劳动课程不能再局限于简单劳动,而是要丰富劳动实践基地的功能,注重将劳动教育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重视“劳育结合”,加强学科渗透,通过劳动过程实现提升精神面貌和价值取向的教育目标。日常学习生活中,老师可以制定劳动“打卡”机制,把扫地、拖地、洗饭盒等设为学生的劳动任务,让学生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结合劳动教育周(月),学校可以开展优秀工作者、劳动小能手等评比活动,营造良好的校园劳动氛围。

劳动教育该如何优化内容和持续创新?李丽华建议,有关部门应对学校劳动课程的创新发展进行整体布局,联通各类社会资源,打造多行业融合的校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而各学校需要尽快构建专业化的教师队伍,解决专职劳动教师缺口大的问题。此外,家长也应转变观念,正确认识劳动在“五育并举”中的价值,敢于放手让孩子参与家庭劳动事务,支持学生参加志愿服务、参与社区治理。


上一主题 : 绿化要向绿美绿富跃升

下一主题 : 阳春公安查获一批假皮包涉案金额近百万

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