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思想
现在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 宣传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 传承创新,让阳江童谣绽放时代风采

传承创新,让阳江童谣绽放时代风采

来源 : 发布日期 : 2023年12月05日 编辑:

李昀颖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

如果说乡愁是对故乡的深深怀念,那么乡音就是母亲的呢喃,是故乡记忆的依托,是我们的灵魂,是我们的根。阳江童谣是阳江民歌种类之一,属于广府文化的一部分。阳江童谣多是即兴创作,以口语、俗语入歌,地方色彩浓厚,以海为内容、以海为形象,运用比兴叹唱的手法,以原生态的音乐调子以及民众喜闻乐见的表现形式,表达了渔家的现实生活、思想感情和理想追求,是一项极具地方特色的民间传统艺术。纵观阳江童谣,其特色是在历史长河和山海环境里逐渐形成的,它流传广泛,是灿烂的民间艺术之花,也是非常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人们保留了时代和地方风采的记忆,也给人们留下了丰富的精神食粮。

记得小时候,爷爷奶奶经常会用阳江话教笔者轻轻地吟唱:“月亮光光照竹坡,鸡乸耙田蛤唱歌。老鼠行街钉木屐,猫儿担凳等姑婆。哋个姑婆系愕个,一头猪肉一头鹅……”那时不懂歌词的内容,甚至还取笑爷爷奶奶为老古董,但随着年龄的增长,笔者被《月亮光光照竹坡》这首童谣描绘的美丽、祥和的乡村夜景图所吸引,这如年画一般美的阳江童谣,不但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还能展现阳江人民勤奋善良的优秀品格和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原来这就是我们儿时的味道,亲切的乡音,最美的乡愁,最强的文化自信。

在“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加速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如火如荼的今天,促进乡村文化振兴,以特有的地方文化产业带动文旅产业的发展,从而拉动地方经济建设,显得尤为重要。每个阳江人都要负起应有之责,为下一代创造语言文化环境,让他们更深入了解本土文化,培养归属意识,将地道的阳江话传给下一代。如何让濒临消失的阳江童谣再次唱响漠阳大地,树立起阳江人应有的本地文化自信?笔者认为,应努力做到如下几点:

一、从小熏陶,让家庭成为传承教育的主体。童谣的传承主要靠口传心授,是每个人成长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个人从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就在接受着童谣的熏陶。童谣的传承教育应该从孩子的父母抓起,只有爸爸妈妈会唱了,才能教会孩子唱。以童谣为媒介,它帮助父母与幼儿进行心灵沟通。如我们父辈一代就经常会听到类似:“麻雀仔,路边踎,阿娘晒谷你来偷。有日阿娘捉紧你,慢慢(哪) 潜毛挂上钩”一样,这些童谣源于日常,取材于生活,是广府文化的精髓所在,涵盖了本地区民众的思维模式、生产方式、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和精神追求。这些内容正是孩子们喜欢、好奇的,固然会深受孩子喜欢。

二、寓教于乐,让学校成为传承教育的阵地。1995年全国国民音乐教育改革研讨会上明确“中华文化为母语的音乐教育”,《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将我国各民族优秀传统音乐作为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这为阳江童谣在学校的传承教育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撑与保障。学校是有影响力的研究、传承发展基地,它能让每一个学生都去了解本土传统的民间民俗艺术,它能让每一个学生都会唱自己家乡的歌谣,这将对本土传统的民间民俗艺术的传承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让优秀的本土音乐文化很好地传承下去,也培养学生的地方音乐文化认同感,延续其地方音乐文化记忆。2016年,阳江市委宣传部和阳江市文联出版集阳江童谣、山歌、咸水歌及阳江白榄于一体的《阳江民歌民谣集》就是一本很好的教材。这种特色教学能够为急需保护的本地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后续人才,为地方经济文化建设贡献力量。

三、宣传引导,让社会传承教育蔚然成风。一是充分利用好阳江市是广东省著名滨海旅游城市这个品牌,在旅游景点安排让游客观赏的咸水歌和童谣歌舞表演,让游客在观光旅游的同时欣赏到特色的地方民间民俗艺术。二是加强新媒体等媒介传播,让更多的人认识,让更多不同层次的人群接触、了解到本土传统的民间民俗艺术魅力。三是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可通过举办各种专场晚会,在特定的日期,如春节或中秋这类大型的庆祝晚会上安排咸水歌和童谣歌舞表演,让老百姓进一步接触和认识传统民俗艺术。

四、创新引领,让阳江童谣绽放时代风采。一是地方政府、文旅部门可组织艺术家从形式、内容、歌词、唱法上对这些民间民俗艺术不断进行创新,利用各种音乐配器、制作方法,对传统艺术进行改良,使传统艺术更具时代性,更富感染力。也可改变用地方语言的唱法,使用普通话去唱,使更多人听得懂、有感悟。还可创新成合唱曲、流行曲、舞蹈等形式,使其更适应当代人的审美情趣,让更多年轻人喜欢并传唱。二是童谣歌曲化,实现从单一旋律到多声部旋律的转变。童谣本就是朗朗上口的短诗,在格律和韵脚上都非常讲究。这样短小的诗歌被谱成歌曲的话,容易让人记住。一部分童谣被谱写成曲,并得到流传,相比较,没有被谱成曲的童谣流传的甚少,甚至失传。如阳江市阳东区凤凰中学许文杰老师创作的《粉笔》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没有华丽的装扮,一身普通白衣裳,生命虽然很短暂,一生虽然很简单,但智慧的光芒,却由她们释放……”这首童谣内容简单,节奏优美,并且歌曲化、旋律化,符合孩子们的精神面貌、心理特点、兴趣喜好,适合孩子们的记忆,更符合现代儿童和成人的审美要求,这将对阳江童谣的传承和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作为非物质文化、口传文化,阳江童谣的传承与发展,要走一条突破和创新的道路,它既可以保持原有面貌,也可以有完全的新作品,或是在原有基础上融入现代、创新元素。笔者深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阳江童谣将唱得更响亮,绽放出漠阳文化的绚丽光彩。

(作者系广州南方学院音乐系学生)


上一主题 :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工匠精神”

下一主题 : 理解革命文化的三个层面

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