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思想
现在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 文明聚焦 - 倡导健康生活维持理想血压

倡导健康生活维持理想血压

来源 : 阳江日报 发布日期 : 2023年10月09日 编辑:

“你们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吗?”“你们知道高血压的主要危害是什么吗?”10月8日是第26个全国高血压日,当天上午,市人民医院与合山中心卫生院在阳东区合山镇合山社区开展“全国高血压日”主题健康知识讲座及义诊送医送药活动,贯彻落实《健康中国行动 (2019-2030年)》有关要求,提高全民关注血压的意识。

高血压常常被称为“沉默的杀手”,是因为它在伤害身体的初期可能没有任何症状,往往给人一种“高血压不算病”的错觉,但在发现高血压时,往往已经出现了肾衰、心衰、脑卒中等严重症状。因此,人们要认识高血压、重视高血压、科学管理血压,才能获得高质量的健康生活。

高血压的流行与危害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我国约有2.7亿高血压患者,约70%的脑卒中死亡和约50%的心肌梗死与高血压密切相关。

市人民医院心血管中心负责人、心内科主任黄晓渝表示,高血压一旦发生心、脑、肾等严重并发症,后果严重,患者可能会丧失劳动力,并且需家人长期陪护,给个人、家庭和国家都造成巨大负担。

高血压对人体健康具有全面的危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心脏——高血压可引起左心室肥厚、冠心病、心力衰竭和房颤等。

2.脑——高血压可引起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等。高血压是脑卒中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我国70% 的脑卒中患者有高血压。

3.肾脏——长期高血压使肾小球内压力增高,造成肾小球损害和肾微小动脉病变,一般在高血压持续10—15 年后出现肾损害,部分患者发展较快,可发展成肾衰竭。

4.血管——高血压患者大多伴有动脉粥样硬化,下肢动脉因粥样硬化发生狭窄或闭塞时,可出现间歇性跛行、下肢静息痛、溃疡或坏疽,严重时可能需要手术治疗甚至截肢。主动脉夹层最凶险的大血管疾病,大多数与血压控制不良有关。

5.眼——高血压可损害眼底动脉、视网膜、视神经,造成眼底视网膜小动脉硬化、视网膜出血和渗出、视网膜中央动脉或静脉阻塞、视乳头水肿萎缩、黄斑变性等,导致视力下降,严重者失明。

熬夜紧张压力过大是元凶

“熬夜、紧张、压力过大,还有A型血的人容易患高血压。”市人民医院心内二科主任欧家满介绍,高血压没有遗传性(找不到高血压基因),不过它有一定的遗传倾向性。临床研究发现,父亲45岁或者母亲在55岁以前得高血压,他们的孩子更容易得高血压。

高血压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两种。原发性高血压与家族遗传性和环境因素相关,这一类高血压占高血压人群的90%以上,需生活方式干预和终身药物治疗。另一类高血压为继发性高血压,是指某些确定的疾病或病因引起的血压升高,约占所有高血压的5%—10%,包括:肾实质性高血压、肾血管性高血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嗜铬细胞瘤、库欣综合征、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主动脉狭窄等。通常年轻人得高血压需要检查有无继发性高血压的可能,因为继发性高血压往往通过处理继发性因素就可以解决问题,一劳永逸。

高血压很容易诊断,只要测量一下血压就可以了。但很多人不知道自己有高血压,无症状高血压也是不少的,患者经常是脑出血了才过来看病,这时已经对肾造成了损害。

目前中国人心肌梗死发生越来越年轻化,这和我国高血压糖尿病年轻化有关。所以,控制体重和血糖很重要。

高血压的人群筛查和诊断

市人民医院心血管重症监护科副主任莫北溪表示,高血压通常无自觉症状,很多患者根本不知道自己血压高,是体检或偶尔测血压时才发现血压升高,还有许多患者是在发生心脏病、卒中、肾功能衰竭需要透析时才知道自己的血压高。

(一)哪些人应该定期测量血压

1. 18岁及以上成人定期自我监测血压,至少每年测量1次血压,关注血压变化。

2. 超重或肥胖、高盐饮食、吸烟、长期饮酒、长期精神紧张、体力活动不足等高血压高危人群和血压为正常高值者(120—139/80—89mmHg),应经常测量血压。

3. 医疗机构对35岁以上首诊居民测量血压,发现血压升高,应持续监测。

4. 积极提倡高血压患者在家自测血压和加强自我管理。血压达标且稳定者,每周自测血压1次;血压未达标或不稳定者,应增加自测血压的次数。

(二)血压超过130/80mmHg要开始积极关注

1.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血压超过140/90mmHg,可诊断为高血压,并开始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治疗。

2.血压超过130/80mmHg即应引起关注。随着血压的升高可能带来对心脑肾等器官的危害,应及早开始生活方式干预;对于已经出现靶器官损害和心脑血管并发症的患者,应尽早启动降压药物治疗。

(三)要做哪些必要的检查

1.血常规和血生化检查。血压升高的同时,人体内血糖、血脂等会跟着升高,通过血检能提示高血压患者重视。

2.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及胸部 X 线检查。心脏是易受高血压累及的器官之一,长期高血压会导致心脏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会出现左室肥大、心肌缺血、心脏室壁增厚等情况。

3.眼底检查。高血压患者病情发展到一定程度时,眼底视网膜血管会发生某些病理改变。有的病人出现视力下降、眼底小血管会出血、渗血,甚至视乳头水肿等症状。

4.尿常规及尿蛋白检查。长期高血压会导致肾脏发生器质性的病变,严重时可导致肾衰竭、尿毒症的发生。肾功能的相关检查,可以了解高血压是否由肾脏疾病引起,以及高血压是否引起了早期的肾脏损害。

高血压的预防和自我管理

黄晓渝表示,高血压的发生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高血压本身是一种需要自我管理的疾病,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预防和管理高血压。

一、生活方式的管理

1.限制钠盐摄入:钠盐摄入过多,高血压的风险增加,长期限盐可延缓血压随年龄增长而上升的速度。我国居民平均食盐摄入量超过9克/日,世界卫生组织推荐每人食盐摄入量不超过5克/日,建议用低钠盐替代普通食盐。

2.减轻体重:超重和肥胖可导致血压升高,增加患高血压的风险,腹型肥胖可能与高血压有更强的相关性。建议超重和肥胖者减轻体重,腰围男性控制在﹤90厘米,女性﹤80厘米。

3.适量运动:运动可降低交感神经活性、缓解紧张情绪、减轻体重,降低高血压发生风险。建议根据自身条件,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或骑自行车),同时进行适当肌肉力量练习和柔韧性练习。

4.戒烟:吸烟可增加心脑血管病风险,建议戒烟(包括传统烟和电子烟)。

5.戒酒:大量饮酒使血压升高,不饮酒对健康最有益。建议高血压患者不饮酒。目前在饮酒的高血压患者,建议戒酒。

6.保持心理平衡:长期精神紧张或焦虑、抑郁状态可增加高血压的患病风险。应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避免负面情绪,必要时积极接受心理干预。

二、科学的血压监测

1.提倡家庭自我血压测量。家庭血压应控制在135/85mmHg以下,若能耐受可至130/80mmHg以下。

2.建议血压不稳定者每天测量血压,血压控制平稳且达标者,可每周自测1—2天血压。但是如果测血压给您带来焦虑感,那么不建议频繁自测血压。

3.将家庭自测血压记录下来,如果是初发或血压控制不佳的患者,及时就近医院就诊。

三、规律服用药物

1.高血压患者应坚持长期服药,目的是平稳降压,长期达标。建议选择每天服用1次的长效降压药物,以确保平稳降压,需要联合降压药物治疗的患者,建议优先选用单片复方制剂。

2.避开误区,正确用药。

(1)无症状,高血压仍需治疗。

没有症状,就不用治疗,这是非常错误的,因为血压的高低与症状的轻重没有明确的关系。部分人血压升高会感觉头痛、头晕、耳鸣、失眠等,但大多数患者初期没有明显症状,甚至发生了“脑出血”才有“感觉”。所以,高血压患者应定期测量血压,遵医嘱用药。

(2)血压降下来,不能随意停药。

有些高血压患者喜欢在血压降至正常后就停药。殊不知,突然停药后,血压就会重新升高。血压波动过大,对心、脑、肾等器官造成更严重的损害,甚至成为脑卒中和心肌梗死的导火索。

(3)长期用药,不会有抗药性。

部分高血压患者认为,降压药用得太早会产生耐药性,能不用药就尽量先不用药。这种想法是错误的。血压控制得越早,预防心、脑、肾功能障碍的效果就越好。

(4)坚持用药,更要改善生活方式。

有些高血压病患者认为,控制高血压只要坚持服药就行了,这种观点是错误的,要取得良好的血压控制效果,药物治疗应该建立在健康生活方式的基础上,两者缺一不可。

■ 撰文/阳江日报记者  谭兴孚    通讯员 廖兆军

■ 摄影/谭兴孚

小贴士

血压的测量

准确地测量血压是了解血压水平、诊断高血压病、指导治疗、评估降压疗效,以及观察病情变化的重要手段。目前,在临床诊疗和人群防治及科学研究工作中有三种方法测量血压,即诊室血压、动态血压和家庭血压。家庭血压测量是在熟悉的环境中测量,可以避免精神紧张引起对血压的影响,对增强患者的参与血压管理意识、改善治疗的依从性起到了重要作用。

1.血压计的选择

应选择经过验证的电子血压装置。经过验证的上臂式全自动示波法电子血压计的准确性和重复性均较好,临床研究证据较多,测量方法易掌握。不推荐在家庭使用水银柱血压计、气压式血压计,也不推荐常规使用腕式血压计或手指式血压计。

2.准确地测量血压有讲究

以下几个方面需要注意:

·房间安静,温度适宜。

·测量前30分钟避免吸烟、喝咖啡、进食和运动。

·保持坐姿并放松5—10分钟,可以倚靠在椅背上,双腿不交叉,双脚平放于地面。

·测量血压期间,测量者和被测者应避免与他人交谈。

·手臂裸露放在桌子上,与心脏保持同一水平。

·一次测量要重复2—3个血压读数,两次读数间隔为1—2分钟,然后取平均值。如果两次收缩压或舒张压的读数相差超过5mmHg,应再次测量,取3次读数的平均值记录。

·老年人、糖尿病患者及出现体位性低血压情况者,应该加测站立位血压。站立位血压在卧位改为站立位后1分钟和3分钟时测量。

·在测量血压的同时,应测定脉率。

3.测血压一般选右手

初次测量血压,应左右上肢各测一次,选择血压较高的一侧为测量手臂。双臂血压相差应不超过10mmHg,否则可能存在异常。

一般来说,大部分人右上肢血压比左上肢血压高(左撇子正好相反),应选择右上肢进行血压测量。


上一主题 : 海上风电施工平台人员全部撤离

下一主题 : 孩子沉迷网络游戏,怎么办?

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