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思想
现在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 文明聚焦 - 阳江历史文化街区如何焕新出圈 ?

阳江历史文化街区如何焕新出圈 ?

来源 : 阳江日报 发布日期 : 2023年04月17日 编辑:

  阳江人期待的逆水龙舟赛要回来了!4月13日,江城区宣布,今年端午期间将在漠阳江西濑河道举行逆水龙舟赛,引起广泛关注。届时,西濑河道岸边将再现人山人海的热闹场面。

上一次西濑社区“出圈”是在春节。经过修缮改造,夜色下的西濑社区颇有江南水乡的韵味,一跃成为网红景点。从春节到元宵,市民游客接踵前来“打卡”,场面堪称“轰动”,让我们看到了阳江人民对老街区的浓烈情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千年鼍城,历史悠悠。探源阳江历史文化,那些历经岁月斑驳的文化遗存是最好的素材。今年,我市将“推动南恩路片区、太傅路片区创建省级历史文化街区”纳入十件民生实事。连日来,记者采访阳江有关单位负责人,了解保护历史文化遗迹的具体规划和行动,倾听市民和文史工作者的心声。大家期待富有阳江特色的历史文化街区承载浓浓乡愁,期待有更多提供全新旅游体验的特色景点留住游客。

●创建省级历史文化街区,阳江有基础:

文化底蕴深厚

历史遗存丰富

阳江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据考古发现,距今一万六千年前,两阳地区就有人类活动。阳江地区所属的高凉县,是粤西地区三个最早建立的县之一,高凉县、高凉郡、高州最早的治地在阳江,阳江在历史上的建制级别都比较高。

今年市两会,我市票决出市政府2023年度十件民生实事,明确要编制《阳江古城保护及复兴规划》,推动南恩路片区、太傅路片区创建省级历史文化街区,启动省历史文化名城申报工作,传承和发展好漠阳文化,在坚定文化自信中增强认同感、自豪感和归属感。

记者从市自然资源局了解到,为有效指导古城保护与利用,该局正在开展《阳江市古城保护与复兴规划》编制工作。《规划》将古城功能、空间、文化三者的规划定位融为一体,提出将复兴“点”状文化展示核心,挖掘一批具有阳江文化核心功能的重要建筑,修缮一批代表阳江重要名人文化和典型民居特点的老宅大院,复兴一批特色商业老字号、工艺作坊,活化利用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牌坊、古树、古井等历史文化要素。同时,以“点”状文化节点为基础,梳理“线”状文化体验线路,打造文化体验、休闲度假、创意产业、生活居住以及相关配套等功能板块,打造阳江古城完整的历史脉络、完善的产业功能,塑造新时代文旅融合的粤西名城。

阳江古城的保护已有初步进展。记者从市文广旅体局获悉,目前,阳江学宫正在开展第二期修缮工作,东西两庑、修缮工程将于4月底完成,届时将做好阳江学宫的陈列展览工作,预计今年底对外开放。崇圣祠维修的前期工作将同步开展。

2022年下半年,我市启动南恩街道申报省历史文化街区工作。记者从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获悉,今年拟继续向省申请将太傅路片区认定为广东省历史文化街区。目前,牵头摸排、登记、认定阳江历史建筑,年底将全面建立历史文化保护对象保护名录。此前,还邀请同济大学设计团队前来调研,高标准策划有关工作。

●创建省级历史文化街区,阳江有经验:

因地制宜修旧如旧 老街区焕发新风采

申报省历史文化街区,阳江有基础、有条件。南恩路、龙津路、太傅路、河堤路等老街区,见证了阳江政治、商业、文化的发展变迁,是考古无法绕开的历史切面。

阳江旧城区以环城河为界,东到环城路,南达石觉寺,西邻漠阳江,北至北山公园,是古鼍城的主要区域,阳江历史文化遗迹主要分布在这里。据市文广旅体局统计,目前在这一区域内有各类文物保护单位27处,其中省级2处,市级6处,一般文物点15处,新发现文物4处。

如何做好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利用工作?江城区南恩街道西濑社区进行了有益探索。沿河居民楼亮灯改造引起全城关注,修缮改造之后亮相之初便“人潮汹涌”。两个多月后,记者重新走访,仍然可以感受到它的“余韵悠长”。

4月1日晚,烟雨朦胧,更添几分诗意。记者在河堤路看到,数辆“琼A”“渝B”“粤K”等外地牌照的小汽车停在河堤路,车刚停好,几名游客纷纷走下车,找好角度“打卡”拍照。河岸边,不论外地游客还是本地居民,不论年老还是年轻,大家都在缤纷灯影里感受老城区的岁月悠长。

阳江河堤路在漠阳江分支河流的东岸,历史上,特别是在民国年间,河堤路以及周边一带依赖绕城而过的“黄金水道”漠阳江,商业流通、商贾云集,成为阳江的热闹街市、沿江商埠、商业中心、美食天堂。市文广旅体局局长曾超群介绍,这里融通江海,对接丝路,自古以来,就是岭南水上交通大动脉之一,石觉头、河堤、西濑一带的码头、渡口,曾是商船过往停泊地段。在清代,阳江造船业的船坞也由洲头扩展到下濑、洲尾,并带动了绳缆、艃篷、排栅、铁钉、船灰、竹丝、渔网和桐油等行业的生产、制作,以及太傅路“广泰成”漆器厂工场和打铁造刀行业的繁荣发展。水路运输带旺了经济,也积淀了深厚的非遗文化。

“上下货需要码头,西濑社区漠阳正街河岸一侧,公用埠头有10个,私人埠头有几十个。以前,周边居民的营生与水紧密关联,比如贸易、运输和造船等,这是阳江区别于其他城市水乡的特色。”西濑社区党支部书记梁彬介绍,西濑社区承载着发达的水运交通、繁荣的商业模式和极具特色的民房民居等文化内涵,社区的保护、改造、利用,应该将这三点融合在一起。

铺设雨污分流管道、修建小公园、修缮外立面、修复埠头、延长亮灯范围……4月7日,记者走访西濑社区改造现场看到,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南恩街道有关负责人介绍,改造工作秉持修旧如旧、不大拆大改的原则,完善基础设施,在提升公共空间的同时,尽可能盘活社区资源,促进经济发展。预计端午节前可完成改造。

西濑社区春节期间“惊艳亮相”带来了巨大的人流,让人们看到了阳江人的老城情怀,也启发大家思考:如何将流量转化为经济价值,带旺老城区的发展?

此前,曾超群曾陪同省非遗专家、企业家到现场考察调研。一些企业家当场表示,希望还原前面做商铺、后面从事生产的模式,让消费者看到甚至体验阳江非遗工艺。曾超群提出,可以引入阳江风筝、阳江漆艺、阳江凉果等非遗工艺传承人进驻南恩路、太傅路等街区,设立传统工艺产品的展示、展销和体验场所,打造一批阳江特色文旅消费新场景,吸引游客消费体验,增强街区的历史文化底蕴。

梁彬介绍,西濑社区还有许多历史文化资源,比如第一次提出“阳江贵地总无忧”的明代高僧朱在参、参加广州起义的冯君锐等历史人物出生在西濑,这里还有国营旧造船厂、江城造船厂以及拥有100多年历史、保存较为完好的青砖瓦房,“下濑龙舟尾行先”的市级非遗龙舟文化等,这些故事都有待进一步搜集整理发掘。“每年到海陵岛的游客有上千万人次,我们要想方设法把这些游客往阳江城里引,让他们体验更多的阳江民俗文化。”梁彬提出设想,将市区旅游资源连片开发打造,形成差异化的旅游体验,从而留住更多游客。

●创建省级历史文化街区,市民有期待:

妥善保护活化利用 打造特色街区留住乡愁

“我在老城区长大,后来移居香港,每次回阳江,都要回这里看看,寻找儿时的记忆。”今年4月12日,时隔3年,81岁的香港居民陈伟鸿回乡祭祖,第二天便马不停蹄回到南恩路片区故地重游。老人说,真心期盼这一片区能得到很好的保护、妥善的开发。

“南恩路片区有很多历史文化古迹,希望将它们串起来,成片规划,比如制定九街十二巷一日游等精品路线。”阳江文史工作者邓格伟生长于南恩路北门街,他期待一些颓败的历史古迹早日修复。

“阳江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不仅要从历史文献中找到佐证,还要让普罗大众从常见的历史遗迹中找到答案。”90后市民林洁认为,阳江有特色的东西很多,可以将古建筑与新的商业模式结合在一起,将阳江知名的特产、手工艺等集中在一起,打造阳江文化IP、特色文化街区。

记者获悉,2022年,市政协把加强阳江历史文化保护利用作为主席会议重点议题开展协商议政,深入调研,广泛听取多方意见建议,形成调研报告和建议案提交市委、市政府。建议案提出,实施骑楼古街区修整工程,修整南恩路、龙津路、太傅路、渔洲路、河堤路等5条骑楼古街,恢复“广泰成”“万记”“昌济”等一批老字号店铺名称,打造书香文化一条街、阳江手信一条街、风味小吃一条街等。同时,利用漠阳江西濑河段两岸的特色风貌,借鉴南京秦淮河景区的成功做法,对河两岸建筑进行仿古改造,融入渔船小艇,引入休闲旅游和商业功能;在河堤北路、沿江路打造特色商业街,集中展示阳江特色美食,建设饮食文化特色街区,打造“阳江版秦淮河”。

“南恩路是阳江历史文化的富矿,民间还有很多与阳江历史文化相关的物件,影响力很大,但是很多人不知道。如果能将它们挖掘出来加以展示,对增进人们的认识、宣传阳江历史文化有很大帮助。”阳江文史工作者钟元照经常陪同有关领导和相关部门走访、讲解老城区历史遗迹,他迫切希望加快推进相关的保护、修缮工作。

“我们可以参考广州市打造北京路步行街的做法,制定旅游路线图,在不同的路口、节点增加指示牌和介绍,让市民游客在步行参观的过程中感受文化的沉淀。”曾超群说,还可以在阳江古城范围内,将一些古建筑、名人故居等打造成小文化展馆,展出相关的历史,融入阳江特色历史文化街区的发展。

记者手记

有“里”有“面”

打造活色生香的历史文化街区

老建筑焕发新生命,西濑社区的尝试,点燃了市民对老街区的向往和期待。近日,记者走访项目现场,热火朝天的施工场面更是让人们看到了老城区蝶变的希望。

“阳江人的情怀在老街。”许多阳江人这样表示。记者在采访中感受到,党政部门越来越重视对历史文化遗迹的保护,市民群众对活化历史文化建筑的呼声越来越高,还有一批有情怀的历史文化工作者,一直在坚持、默默地付出。

每个城市都有老街区、老建筑,阳江如何创新思路、吸引更多游客居民?这是一篇大文章。如何谋篇布局,极具考验。

每一段历史都很特别,每一栋建筑都尤其珍贵。一方面,我们要在现有的基础上保护、修缮,最大限度保留原有的特色,做好历史文化建筑的“面子工程”;另一方面,我们要用“原汁原味”的建筑讲述历史,将阳江文化“搬到”老街区里,做好老街区的“里子”。将一个个文化遗址串联起来,形成阳江历史文化特色与脉络,打造活色生香的历史文化街区。采访中,许多市民吐露心声,希望来一场沉浸式的体验,用历史文化涤荡心灵、抚慰乡愁。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开发,应当注重文化、商贸、旅游等各方面协同发展,将“文脉”与“商脉”有机统一起来,实现人文、商业、旅游、产业聚合共生,形成阳江特有的“文化IP”,放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从调研到研究方案,从申报到具体行动,在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活化与利用上,阳江正在积极探索、高位规划。相信在不远的未来,阳江有更多像西濑的老街区出彩又“出圈”。

■ 策划/黄   庆

■ 统筹/费先霞

■ 撰文/陈子玲


上一主题 : 国家安全机关依法对维护国家安全作出贡献的个人进行表彰奖励

下一主题 : “投资”黄金买卖 4人被骗300余万元,民警提醒

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