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思想
现在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 文明聚焦 - 惊艳了时光的阳江漆艺,隐藏一段深沉的传承故事—— 父辈传画授艺寄托传承希望

惊艳了时光的阳江漆艺,隐藏一段深沉的传承故事—— 父辈传画授艺寄托传承希望

来源 : 发布日期 : 2023年04月09日 编辑:

惊艳了时光的阳江漆艺,隐藏一段深沉的传承故事——

父辈传画授艺寄托传承希望

1163864_308686

范高亮父亲用不同技法制作而成的漆画《百鸟争妍》。

1163865_308687

范高亮给漆器绘画。

树石流水,百鸟争妍,天空、树下、河边的鸟儿们形态各异,细节纤毫毕现,透出无限的生命力,在(阳江漆器髹饰技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范高亮的家中,一幅长1.2米宽0.8米的百鸟争妍漆画图引人注目。范高亮用手轻轻抚摸画上的鸟儿,忆起一段代代相传的约定。

文字/陈敏燕 图片/ 林倩宇

匠心传承

技艺传授严格要求

“这幅漆画是父亲用不同技法制作而成,画中融合他一生所学,他把这幅画传给我,希望我能掌握画中技艺并一直保护和传承下去。”看着眼前的漆画,范高亮脑海中浮现出年迈的父亲范俊耗时半年制作这幅作品时颤抖的双手,完成这幅作品后一年左右,父亲就与世长辞了。这幅画作,也成为父子间坚守、接力传承的约定。

范高亮出生在一个漆艺家庭,父亲范俊原是一名绘画师,后来被聘为漆器厂工作人员,因此开始学习漆艺也爱上了漆艺。因为工作的原因,范俊带着范高亮等一家子人住进漆器厂宿舍,从记事开始,范高亮就和漆艺打起“交道”。“父亲经常在家做漆艺,生活中接触最多也是漆器。”耳濡目染之下,范高亮开始跟着范俊学习漆艺,一学就是20多年。

“要达到这样的水准才算及格。”学艺的日子,范俊严格要求,范高亮则像海绵一般不断吸收新的知识。从学习到参与作品制作,范高亮的漆艺手艺变得愈加娴熟。范高亮和范俊合作的《百子花瓶》《鸡竹花瓶》《鹦鹉花瓶》等作品,得到了专家和漆艺爱好者好评。受到认可的范高亮内心非常兴奋,更加坚定了把漆艺做好的念头。

创新发展

结合时代特点融入群众生活

多年的积累和钻研,范高亮的漆艺作品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得到不少人的喜欢。“父亲喜作传统花鸟,我则会在其中融入更多现代化元素。”范高亮告诉记者,传承之道首先作品要结合时代特点融入群众生活。

范高亮向记者讲述,虽然阳江漆艺有着300多年的历史,但其地位并非一直屹立不倒。1995年,随着工业漆的出现,对阳江漆器市场造成冲击,漆器市场迅速萎缩,不少漆器工人开始转业,此后十余年阳江漆器淡出人们的视野。直至2007年,阳江漆艺成功申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才再次卷起浪潮。“不紧跟时代,就会被时代淘汰。”受父亲影响,范高亮有扎实的绘画基础, 结合时代特点创新技艺。

“我曾对父亲许诺,一定要传承弘扬阳江漆艺事业。” 2013年,范高亮和漆艺同行发起成立“阳江市漆艺产业协会”,建立项目保护机构框架,团结组织阳江漆艺人才。逢周末时,范高亮会与协会成员进行“头脑风暴”,他们集思广益,探讨关于漆艺的传承和创新,让漆艺能有更多的可塑性,更好地融入群众生活,为手艺传承打下坚实基础。

展示精彩

让漆艺在新生代焕发活力

传承和保护还需要精彩的展示,位于阳东区雅韶镇的阳江漆艺院,琳琅满目的漆艺作品陈列其中,引得前来参观的游客阵阵惊叹。2013年9月,范高亮与有识之士组织成立“阳江漆艺院有限公司”,范高亮被公司聘任为设计总监,现在公司已经成为项目保护单位和省级非遗传承基地、省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与时俱进的创新发展,才是最好的传承。2016年5月,范高亮以传承人身份参加了中央美术学院第三届“非遗保护与现代生活”——中青年非遗传承人高级研修班,并将这次学习成果在北京太庙作了展出。2017年范高亮被命名为(阳江漆器髹饰技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2018年入选“广东省基层宣传文化能人”榜单。范高亮创作的漆画《海景图》获得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工艺美术博览会铜奖,漆瓶《梅花锦鸡瓶》获得2020粤港澳大湾区工艺美术博览会“国匠杯”铜奖,漆画《鸡》被广州陈家祠省民间工艺美术馆收藏。

“传承,仅靠少数人努力远远不够。”范高亮表示,下一步将继续学习,结合时代多创作、多展览、走进校园、走近群众、创新教学,让漆艺在新生代中焕发活力,让阳江漆艺走向世界绽放光彩,为阳江非遗文化高质量发展提供动力。

上一主题 : 中国报纸副刊研究会2022年年会在南京举行 相聚诗画江南共谋副刊发展

下一主题 : 市委党校开展送课下乡活动 为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持

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