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思想
现在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 文明聚焦 - 考研不是本科毕业后的“唯一选项”

考研不是本科毕业后的“唯一选项”

来源 : 阳江日报 发布日期 : 2023年04月07日 编辑:

据教育部统计,202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全国报考人数为474万,比上年增加17万人,创历史新高,每年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的人数逐年增加,已有“高考化”趋势。据了解,现在的人才市场逐渐饱和,就业形势严峻,大学文凭变成了大多数人都有的基本学历,为提升自身的职场竞争力,提升学历、考研成为多数大学本科生的选择。那么,对于大学生来说,本科毕业是否一定要考研?近日,记者采访了我市部分大学生和几位教育界人士。

阳江日报记者/ 林娜娇  黄方盈

考研出现“高考化”趋势

梁同学是一名艺术本科学校大三的学生,目前比较迷茫,进入大三,身边不少同学都在为毕业后的发展做准备,有的选择去设计公司当设计师,有的则专心准备考研,但他不知道毕业后准备做什么。“高考填报志愿时被学校录取从美术教育专业调剂到服装设计专业,经过大学三年的学习,时常感到服装设计学起来太烧脑,并不是太喜欢自己的专业。”梁同学表示,社会上服装设计的就业岗位比较少,本科毕业后直接参加工作则无法与专业领域优秀的学生竞争,如参加考研,则可以重新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提升学历的同时也可以在就业市场上拥有一定的专业优势。

像梁同学一样,越来越多的本科生将考研作为自己毕业后的第一选择,考研也成了大学生转换专业、梳理人生目标的好机会。“现在的研究生很吃香,不少地方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除工资待遇不错外,还可享受各类补贴。因此,我本科毕业后的目标就是希望能考上研究生。”大四学生小张表示,现在的同学都很“卷”,学校图书馆坐满了备考研究生的同学,本科毕业考研俨然已经成为不少同学的不二选择。

综观近年来的公务员考试趋势,不少考生认为公考的难度大,考生很“卷”,甚至一个职位会出现几百人报考的情况,考试难度不亚于报考研究生。不少学生认为,研究生和公务员考试的报考人数都很多,但研究生的录取人数更多,考研比考公务员的成功概率大一些。再者,研究生毕业后,公务员考试的门槛高一些,竞争人数相对较少,“上岸”概率大。因此,不少大学本科生将考研放进自己的人生和事业规划里,考研也逐渐呈现“高考化”趋势。

父母可提供有边界的帮助

考研人数多、考试难度大、备考准备要充分……研究生考试的目光除关注考生自身外,有一些声音却聚焦在家长身上。有家长表示,孩子报考研究生,应该予以支持,对于父母是一种“考验”,为了让孩子专心备考,家长们可谓殚精竭虑,甚至对孩子考研进行“沉浸式陪跑”。

近日,网上一名95后陈女士向大家分享了自己父母考研上岸,她却落榜的经历。根据陈女士描述,她是去年开始准备考研的,她的父母为了增加她的信心,便陪她开始了备战考研的道路,但是在结果出来之后,却让她哭笑不得:父母双双考上,而她落榜了。在陈女士分享了这件事情,网友们金句频出,有的网友表示父母的学习能力可能不强,但是他们贵在坚持;也有网友调侃,努力工作,好好供父母读研究生。“为了增加女儿的信心,父母也加入了备考行列当中,最终‘上岸’,身教甚于言教,陈女士父母给女儿做了好榜样。”家长刘先生表示,父母的支持、鼓励和陪伴,对孩子来说,是成功的不可忽视的因素之一,会给孩子营造一个舒适自然的学习环境,父母在孩子考研备考中提供有边界的帮助,做孩子成长的“队友”,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慰藉,更有助于孩子考研“上岸”。

另有家长表示,现在很多学生毕业后第一时间不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而是一味地涌入“考研大军”中,出现“慢就业”现象。也有家长不关注孩子考研所报专业,只是为了拿到一个文凭而去应付考试,出现孩子盲目考研,家长“无厘头支持”的情况。业内人士表示,学历不是决定孩子生存和就业的决定性因素,家长不应该盲目追求孩子的学历而一味“沉浸式陪跑”,更要关注孩子综合实力和“铁能力”的培养,关注孩子的性格养成,科学进行长线职业规划。

提升自身竞争力是关键

“对我来说,读研的目的就是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进而从事心仪的工作,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希望考研能回归到对学术的热爱和对自我成长的满足上去,不要盲目地‘卷’。”小谢谈及考研初心时告诉记者,她是一位设计专业、二战考研的考生,由于心仪的公司对学历有一定的要求,于是她选择再给自己一次机会,提升自我的就业竞争力。小谢表示,现在热衷学术、渴求深造的学生仍占据较大比例,但也有学生是因为“就业畏难”情绪,想通过报考研究生暂缓进入社会求职,这是一种对自身定位和规划不清晰的表现,容易养成一种“自我摆烂”的情绪。本科毕业不考研,出路在哪?记者采访了解到,有部分学生选择报考研究生是出于对学历及就业的追求,有部分学生认为研究生并非是实现自身价值的唯一出路,最终还是要回归到社会和工作实践中去,在职场上更有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潜力才是本科毕业生更好的出路。

“学历是教育的一个外在标志,求职的基本原则应该是职位与能力相匹配,而不是职位与学历相匹配。读研究生不是提升知识水平与自身能力的唯一途径,而学历也不是判断一个人是否具备良好能力的唯一标准。”市教育教学研究院院长黄举泮认为,考研与就业不是对立面,建议毕业生们不要一味走报考研究生的“独木桥”,努力提升综合素质,找到自己合适的定位才是关键,走出校园的毕业生或多或少会有一段迷茫的时期,毕业生们可以冷静思考、完成身份的转变,找准自身的定位,才能早日站稳属于自己打拼的舞台。

要理性对待“考研潮”

“伴随着本科毕业生数量的增加、高校教育方向的普适化,学历贬值的问题日益凸显,在愈加严峻的就业形势之下,有的考生为了缓解就业压力,考研成为他们经过本科四年之后的又一次‘高考’。”广东海洋大学阳江校区基础部教师黄斌斌表示,有些学生在面临走出校园后,未能找到自己的定位,感觉“高不成低不就”,遭到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于是尝试不断地通过考试“缓一缓”,来改变自身迷茫的状态;还有学生认为考研就是为了“镀金”,在学历、履历上“更好看”。黄斌斌指出,面对考研大潮,学生应理性对待。现在高校教育的普适性让学生们仅仅学会了理论,忽视了专业技能的培养,有的考生对学术具有钻研精神或心仪的职业方向对学历有硬性要求的,报考研究生是值得支持的;但有的考生用考研来逃避就业、盲目跟随大流,则是不可取的行为。建议广大学子应当理性认识自我,合理对待考研,要结合自身学业水平,综合考虑自身优势和专业背景以及学术兴趣后再作出理性选择。

黄举泮建议,大学生想要提升学历、找到好工作是人之常情、无可厚非,所以更应该端正心态,调整定位。大学毕业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就业倾向、教育规划选择是否考研究生,不要从众报考,将自己的专业知识学精、学深、学透,用到社会实践上,做到学以致用,并且在原本学习的基础上尽可能延伸拓展知识储备,提升综合能力,增加自身竞争力,向内关注自身的成长,而非受外界影响跟风盲从,努力朝复合型人才的方向发展。


上一主题 : 校园短波

下一主题 : 外卖打包费不能成为“包装刺客”

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