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思想
现在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 我们节日 - 【我们的节日·清明】我市节地生态安葬渐成风尚

【我们的节日·清明】我市节地生态安葬渐成风尚

来源 : 阳江日报 发布日期 : 2023年04月04日 编辑:

   

节地生态安葬墓区树木成林。 王雄基 摄

文明寄哀思 让清明更“清明””系列报道 ②系”系列报道 ②列报道

节地生态安葬,是一种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价值导向的新型安葬方式。2016年,民政部等9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行节地生态安葬的指导意见》,随着土地资源的减少与殡葬观念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人正选择将身后事简约办理。与树同眠,将土地留予子孙后代,让生命回归自然。2022年,我市节地生态安葬率达到72.58%,节地生态安葬逐渐成为主要的殡葬方式。

■ 阳江日报记者/王雄基 林可欣

见林见绿不见墓

4月3日上午,离清明节还有两天,已经有市民陆陆续续前往市区附近的大放鸡生态墓园祭扫。在墓园前销售祭扫用品的摊子,传统的爆竹香烛不见踪影,卖得最多的,是鲜花和一捆捆裁成方格的草坪。

与传统的墓园不同,大放鸡生态墓园不允许明火进园,因为这里既是墓地,也是林区。走进生态墓园,一排排龙柏顺着山坡起伏种植,另一处山坡上则是更为高大的南洋杉,四季常青。整齐划一的树木下方,墓碑以卧碑姿态半隐半现藏在坡里,周围是祭扫的人们刚刚铺下的绿色草坪。

放眼大放鸡生态墓园,3972处墓穴均采用这种与树同眠的安葬方式。“这便是近年推广的节地生态安葬的其中一种方式。”市殡仪馆工作人员介绍,这种安葬方式在减少石化、硬化的同时,让墓区变成了林区。

市区最大的石猪山公墓同样出现了生态墓园。与十几年前的传统墓园比较,传统墓园里的墓穴几乎被硬底化水泥和花岗岩、沙砖等材料覆盖,每个占地约3平方米。而生态墓园占地大多仅为1平方米,除墓碑外没有其他石化、硬化设施,为后人节约了大量土地。

除生态墓园外,石猪山公墓还有一块专门供树葬的墓园区域。树葬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地面没有任何殡葬设施,而是以纪念树或自然石为标记。市民以认养绿地的方式,种植松柏,寓意常青,并将亲人的骨灰撒在树下。

节地生态安葬率逾七成

据市民政局统计,2022年,我市选择节地生态安葬的骨灰数量为9554份,节地生态安葬率达到72.58%。其中,占地面积小于1平方米、墓碑高度低于0.8米的墓葬骨灰数量为2861份,选择格位安放的骨灰数量为2965份,另有46份骨灰选择树葬、海葬等绿色殡葬形式。

为了提供更多文明简约的治丧场所,目前我市共建设江城区双捷镇生态墓园、阳东区东平镇太坪公墓、北惯镇平地生态墓园等18处公墓,其中大多为生态墓园或骨灰楼等节地生态安葬墓园。

市民政局工作人员介绍,在保障节地生态安葬设施数量的同时,目前我市所有殡仪馆均设有骨灰节地生态安葬咨询窗口或咨询点。同时,我市每年还结合实际情况,建设树葬追思纪念场所和海葬纪念设施,定期组织开展集体海葬、树葬和集体公祭等追思活动。

此外,根据《阳江市绿色生态葬活动补贴办法》,我市对参加骨灰海葬、树葬、花葬和草坪葬等绿色生态葬活动的逝者直系亲属或委托办理人补贴1000元,并实行动态调整机制,根据市场价格和物价指数变化水平不定期调整,以推广绿色生态殡葬,保护生态环境。

让墓地融入自然

2022年12月,我市相继出台《阳江市殡葬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和《阳江市公墓建设总体规划(2021-2030年)》。2023年前,我市节地生态安葬率要达到70%,并在2025年前达到75%。

根据《阳江市殡葬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未来我市还将大力推行不占或少占土地、少耗资源的节地生态安葬(包括海葬、树葬、花葬、草坪葬等)方式。在人口密集区推行以楼、堂、塔等形式存放骨灰的立体安葬方式。推广使用可降解安葬(放)用品或者直接将骨灰藏纳土中,不设硬质墓穴和墓碑。

节地生态安葬将打破传统墓地硬化对土地造成的侵害。市民政局工作人员介绍,节地生态安葬按照绿化、美化、亮化、文化要求,实行墓位节地化、墓碑小型化和墓区园林化,采取林地草地复合利用、竖碑改卧碑、全面融入自然的方式,建设公益性公墓和改造历史形成的乱坟岗,使墓园变公园,避免墓地石头化、水泥化和硬体化。

《阳江市公墓建设总体规划(2021-2030年)》同样也从节地生态角度,对新建公墓提出了类似要求。根据规划,我市新建经营性公墓的建筑装修要与人文环境、自然环境相融合,避免大面积破坏生态环境。其中,新建公墓节地生态安葬率达到100%。节地生态安葬,将使殡葬从与人争地、破坏环境的历史走出,成为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一环。


上一主题 : 【我们的节日·清明】巧手做青团,让孩子们品味舌尖上的清明

下一主题 : 【我们的节日·清明】清明朗诵会在北山烈士陵园举行

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