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思想
现在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 文明聚焦 - 阳江籍院士曾庆存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阳江籍院士曾庆存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来源 : 阳江日报 发布日期 : 2020年01月11日 编辑:

1月1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获得2019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曾庆存院士代表全体获奖人员发言。新华社发

1月10日,曾庆存院士的亲人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

1月10日上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为获得2019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黄旭华、曾庆存两位院士颁发奖章、证书。两位院士的事迹被全国各大媒体争相报道,引来2.5亿网民围观。

喜讯传来,曾庆存院士的家乡广东阳江,人们纷纷奔走相告、额手称庆,倍感振奋和自豪!作为从阳江走出去的杰出科学家,曾庆存院士的感人事迹,迅速在家乡成为热门话题。

获 奖

众望所归

当日上午11时许,曾庆存院士祖辈所在的阳江市江城区岗列街道对岸村一片欢腾,村民们纷纷奔走相告曾院士获奖的喜讯,有的燃起了鞭炮,有的挂起了祝贺横幅,自豪之情溢于言表。对岸村党委书记、十九大党代表梁鼓劲认为,以曾庆存院士一辈子的努力与奉献,他获奖是众望所归,是实至名归。

曾庆存从事大气科学研究近60年,在数值天气预报与地球流体力学的数学物理基础理论研究中有开创性、系统性贡献,并对数值天气和气候预测模式的研制与计算地球流体力学进行了开创性研究。曾庆存的科研工作硕果累累,这次荣获国家最高科技奖之前,曾庆存已是荣誉等身:1980年当选中科院学部委员(院士)、1994年当选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1995年当选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2014年当选美国气象学会荣誉会员。他还先后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国家自然科学奖、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中科院自然科学奖和杰出成就奖,2016年被联合国世界气象组织授予该组织最高奖——国际气象组织奖。

2019年国庆前夕,曾庆存荣获由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以肯定他为新中国建设做出的突出贡献。

1月10日,曾庆存母校阳江一中的老师向学生介绍曾庆存的事迹。

求 学

志存高远

1935年5月,曾庆存出生在阳江江城区岗列玉沙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从小就历尽落后农村的苦难。

1946年,曾庆存11岁。一次台风登陆,风雨交加。读书不多的曾父,一直渴望孩子读书成才,趁着雨夜无事,决定考考两个儿子。曾父提议对对子,并先提一句:久雨疑天漏。接着,曾庆存与哥哥应对。一边推敲,一边聊天,“从自然到人事,父子兄弟竟然联句得诗。”曾庆存回忆,诗曰:“久雨疑天漏,长风似宇空。丹心开日月,风雨不愁穷。”

1947年,12岁的曾庆存写了一首题为《春旱》的诗:“池塘水浅燕低飞,岸柳迎风不带姿。只为近来春雨少,共人皆作叹吁嘘。”

无论是“风雨不愁穷”,还是“皆作叹吁嘘”,对于从小就在乡下长大、“力耕田野”的曾庆存而言,深知民间的疾苦,决心要好好读书,用自己所学来服务社会。

小学毕业后,曾庆存先后进入阳江一中、广东两阳中学就读。1952年,17岁的曾庆存考上了北京大学物理系,经过四年的刻苦努力学习,他以优异的成绩被选派到苏联留学深造,师从气象学大师基别尔,立志要攀上科学高峰。

当时气象科学还处在半理论半经验阶段,由于缺少精确的计算,很多预报还要依靠经验来估计。在恩师的鼓励和指导下,曾庆存克服重重困难,于1961年首创了“半隐式差分法”,成为世界上最早应用原始方程进行数值天气预报的研究者,该方法至今仍在国际上被广泛使用。

这一年,26岁的曾庆存获得了前苏联科学院副博士学位,踏上了回国的路。归国时,他曾写了一首《自励》诗:“温室栽培二十年,雄心初立志驱前。男儿若个真英俊,攀上珠峰踏北边。”立志在科研道路上孜孜以求,攀上大气科学的珠穆朗玛峰。

曾庆存院士的亲人曾广庆告诉记者,曾庆存是有着数十年党龄的老党员,他始终爱党、爱国、爱家乡,充满了浓浓的家国情怀,数十年致力于气象研究,推动“天有不测风云”实现“天有可测风云”,为国家、为人类作贡献。

1月10日,曾庆存院士家乡的乡亲挂起横幅祝贺。

从 业

勤奋严谨

阳江属于亚热带气候,常有台风、暴雨等恶劣天气,从小出生在一个“靠天吃饭”的农民家庭的曾庆存,深知天气对农业收成和人民生活的影响。

为帮助家乡气象事业发展,2012年12月,曾庆存率十余位阳江籍气象专家共聚阳江齐商气象现代化建设,为阳江气象事业建言献策。2017年2月,心系家乡的曾庆存再次回乡开展气象调研,为家乡气象工作把脉开方。 

曾庆存对待气象科研工作的那股专注劲,让市气象局副局长周武佩服不已。“行内人都知道,曾庆存院士只要一投入工作,绝不允许被打扰。”周武说,曾庆存院士曾率队到海陵岛进行为期一个多月的科学研究工作,一连几十天埋头专注于工作。期间若有人前来拜访,一律会被拒之门外。

“漠阳毓秀 气象豪雄”,市气象局的办公大楼内,曾庆存赠送的这句题词勉励着每一位阳江气象人。“曾庆存院士与我们的距离虽远犹近。”市气象台首席预报员黄小丹说,曾庆存的研究成果广泛应用于气象预报领域,与广大气象人的工作和老百姓的生活都息息相关。

广东省区域数值天气预报重点实验室陈子通博士表示,曾庆存院士首创的“半隐式差分法”已经被国际广泛应用,它显著地提高了数值模式稳定性和精度,而卫星气象遥感理论则是现代卫星气象不可或缺的基础。他的研究成果“半隐式差分法”和“静力扣除法”等技术是我国家自主研发的全球区域一体化模式GRAPES的核心基础。

近年来,华南区域中心的南海台风模式在曾庆存院士“半隐式差分法”和“静力扣除法”方案的基础上,发展出三维参考与预估校正模式框架,极大提高模式预报准确。目前南海台风模式的预报性能已跨入国际先进行列。

得益于曾庆存院士的研究成果,我国的气象预报准确度、分辨率和精细化水平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尤其是台风预报跻身世界先进行列。近几年,重大天气过程气象部门能够准确预报预警,相关部门可以提前防御,从而减少灾害损失,很多台风过程做到了零伤亡。

曾庆存还为中国气象事业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研究生和青年学者,这些人中的大部分已成为我国大气科学研究和业务领域的骨干和顶尖人才。

生 活

淡泊名利

早在1995年,曾庆存院士荣获香港“何梁何利奖”,但他把所得奖金10万元中的7万元捐给了母校阳江一中,余下的3万元捐给了母校广东两阳中学,并以父兄名字设立“明耀庆丰奖学金”,以纪念其父亲曾明耀、胞兄曾庆丰,资助品学兼优的贫困学生。

“上世纪90年代的10万元,是一笔数额很大的善款了,曾院士并不富有,一直都很节俭,但他奖教助学却很慷慨,令人敬佩。”阳江一中校长陈恕说,曾庆存少小离家、远居异乡,回乡次数虽然不多,但始终乡音不改,对家乡、对母校一往情深。

让陈恕印象最为深刻的是,2012年12月曾庆存院士回母校阳江一中讲学时的场景,精彩的报告结束后,学生们涌上讲台,想和曾院士合影留念、索取签名。因为学生太多,曾院士无法一一满足他们的需求。没想到第二天,曾院士的同行送来了他的亲笔信,勉励学生们努力学习,并转达他对学生们的歉意。方寸尺素,纸短情长,让学生们无比感动。

为人朴实、谦逊、厚道、严谨,也是曾氏宗亲曾纪健对曾院士的印象,他每次与曾院士见面,始终看到的是衣着朴素、保持劳动本色的一面。曾纪健说,曾院士有一次回阳江,自己坐着客车回来,穿着简单的T恤和布鞋出现在车站里,一点架子都没有。

曾广庆告诉记者,曾庆存每次回乡,都要预留两个小时与亲人们团聚拉家常,每次都是自掏腰包请大家吃饭,他总是说国家给了他很多,他已经很满足了,还要不懈努力回报国家、回报社会。

曾庆存曾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作为科学家永远要把探求真理放在第一位,第二要始终为国为民,把科研与国家利益、人民利益相结合,第三要有“板凳甘坐十年冷”的专注精神,就算出不了成果,当铺路石也是光荣的。

■ 撰文/黄仁兴  任绍华 陈海涛   

■ 图片/李向东 


上一主题 : “爱心高铁”!广东将开117列扶贫专列

下一主题 : 全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会议召开

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