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思想
现在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 文明聚焦 - 创新演绎本土文化 精心打磨艺术精品

创新演绎本土文化 精心打磨艺术精品

来源 : 阳江日报 发布日期 : 2019年08月13日 编辑: 黄勇

   

■阳江日报记者/陈子玲

正在阳春蟠龙金花坑采摘春砂仁的李时珍,用春砂仁治好了小动物的病,观众不由称赞春砂仁的神奇;温柔勤劳的渔家女,用优美舞姿表达了“共饮一江水 同是一家人”的家乡情怀,令观众赞赏……7月27日晚,北京鸟巢国家体育场的灯光格外明亮,由中国建筑文化研究会社会文化艺术教育委员会主办的2019相约北京青少年艺术盛典在此举行,阳春选送的两个原创舞蹈节目《春砂仁的故事》《漠阳江水情》双双获得金奖。

近两年,继《番薯县令》《甜甜的马水桔》等节目晋京演出、比赛,阳春原创节目再次将本土文化融入艺术表演中,带给全国观众惊喜。近日,记者来到阳春,请《春砂仁的故事》《漠阳江水情》主创者李玮谈谈艺术创作背后的故事。

阳春妹子从广州回家乡创业

李玮1987年在阳春出生,从小学习舞蹈,从艺校毕业后留在广州担任舞蹈老师,长时间的高负荷工作以及快速的生活节奏带来的压力让她的身体吃不消。2012年,她从广州回到家乡,熟悉的人文风物、亲切的乡音以及有序的生活节奏让她很放松。有朋友建议她办一个舞蹈培训班,将在广州教学的经验带回阳春,让更多学生受益。

经过一段时间的筹备,培训班招到了第一批学生。李玮理解“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深刻内涵,她对自己的学生要求严格,要求学生首先学好基本功,才能“进阶”学习舞蹈动作。练习基本功带来的疼痛让学生想要放弃,一些家长看了很心疼。培训班开了没多久,就有半数学生选择了放弃,但李玮没有降低要求。

在李玮看来,只有更加努力才能逐步赶超别人,她之所以严格,是希望孩子们通过学习,将舞蹈变成自己的特长,希望这一特长有朝一日能够帮助到他们。上课时,她会严厉批评学生;下课后,她和学生打成一片,学生们喜欢她。就是这样一个老师,带领学生进步成长。

带领学生外出参赛增长见识

创业初期,李玮最大的体会就是,小城市消息闭塞,他们与很多表演、参赛的机会擦肩而过。“以前在广州,经常会收到很多比赛、展演的邀约,老师只要带着学生好好排练就行了。现在,只有更加努力,用作品说话,才能让别人记住我们,主动邀请我们参加。”李玮密切留意各种比赛信息的同时,组织学生积极排练,认真做好准备。

每一个学习舞蹈的人,心中都有一个舞台,渴望在舞台上展示自己学习的成果,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曾经有一次,李玮带领学生们参加一场大型比赛,演出前一天的排练,她在音控室内指挥,舞台上各种高大上的舞美设计让学生们欣喜,也让他们不知所措,错将舞台正面当成了背面。

那是李玮第一次在孩子们的眼中看到迷茫,也更加坚定了她带学生们出去增长见识的决心。“我的学生很优秀、很努力,他们只是缺少机会,多出去交流学习,他们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总结多次经验,李玮告诉记者,学习作品竞争力不大,原创作品更加吃香。阳春山清水秀,用艺术手法展现家乡之美,是李玮乐意做的事,她构思创作,舞蹈《清风》《甜甜的马水桔》等作品取得不错的成绩。

多番创作修改用心推出精品

阳春特产丰富,每一种都有说不完的故事,是艺术创作的源泉。李玮和几位年轻教师抱着同样的想法,想用艺术讲述家乡的故事。种砂仁的地方有很多,但是只有阳春种植的砂仁可谓之“春砂仁”。春砂仁是阳春的名片,有多个版本的传说,李玮决定用自己的想法讲一个特别的春砂仁故事。

从故事创作到服装设计、舞蹈动作等,所有的设计均由主创团队设计,她们经过无数次的争论和修改,力求效果更佳。李玮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她们请外地的服装公司制作春砂仁小演员的衣服,因为地域差异,对方很难理解春砂仁的形象,她一次次与他们沟通修改,力求让观众通过舞蹈演员的衣服就明白春砂仁的形象……从服装到道具,事无巨细,都需要亲力亲为,不断修改,整个过程持续了近两年时间。“原本我们只是想着把这个节目排练出来,但是一想到要到北京鸟巢表演,面对的是全国的观众,必须要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李玮说。

在参赛的160个节目中,原创节目屈指可数。《春砂仁的故事》和《漠阳江水情》极具地方特色,并以其独特的叙事手法和表演形式获得评委认可,双双获得金奖,选送单位玮舞堂艺术培训中心也被评为“最具影响力品牌学校奖”,获得此次比赛大满贯。

图:李玮指导学生排练。陈子玲 摄


上一主题 : 致敬台风中英勇无畏的他们

下一主题 : 专家为阳江风筝传承发展献计

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