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思想
现在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 文明聚焦 - 三年对口帮扶结出扶贫“硕果”

三年对口帮扶结出扶贫“硕果”

来源 : 发布日期 : 2019年02月13日 编辑:

种植基地郁郁葱葱,新建的村道笔直宽敞,太阳能路灯崭新明亮,自来水进村入户,村小学有了水泥篮球场和塑胶跑道,贫困户相继脱贫摘帽……

近日,记者走进阳春市河西街道石上村,阳光洒落在村子洁净的屋舍、翠绿的田野和崭新的村道上,处处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幸福的笑容洋溢在村民的脸上。

        一户一策

221名贫困户

全部预脱贫

两年前的石上村,还是一个发展滞后、基础设施薄弱、环境卫生较差的贫困村。2015年,全村年人均收入为7780元,其中贫困户年人均收入3690元。用村民的话形容,就是“人多地少底子薄,村穷民困问题多”。

在新一轮对口帮扶工作中,珠海市委政法委对口帮扶石上村,经过多方走访和调研论证,确定了以“产业扶贫为重点、民生扶贫为人本”的工作策略。三年来,通过“一户一策”,精准帮扶,全村78户221名贫困户已全部实现预脱贫,按时限高质量完成省、市下达的脱贫任务目标。

“今年入股合作社的分红就有4600元,种植大葱和水稻,扶贫工作组还提供2000元奖补。”在焕然一新的红砖房里,坦坡自然村的贫困户庄胜聪高兴地和记者讲述了一年来的生活变化。过去,父子俩仅依靠种地和打零工为生,3年来收入逐年提升,去年8月还搬出住了几十年的旧瓦房,住进了新房。

驻村干部李荣帅介绍,开展新一轮对口帮扶工作以来,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驻村工作组及干部锁定扶持发展荞头和油茶籽两个特色产业,打造种植基地,先后整合引导专项扶贫资金近百万元入股专业合作社,扶持建立荞头专业种植合作社1个、示范种植基地3个。

在产业帮扶工作中,石上村以“合作社+农户”的合作模式,鼓励贫困户参与进来,带动农户161户,扩展种植面积约700亩。开展特色种植的同时,驻村干部及村干部还千方百计筹集资金,入股阳春市扶贫光伏电站项目,让村贫困户获得长期稳定收益。

民生帮扶

孩子们告别了 煤渣运动场

长期以来,喝不上干净的饮用水一直困扰着石上村的村民。为了解决这个难题,驻村干部与村干部共同努力,克服重重困难,投入资金120余万元,为全村812户3506人解决了饮水安全问题,实现整个行政村安全饮水的全覆盖。

“现在扭开水龙头,就能接上干净自来水了。”自来水接到了家门口,让塘头自然村贫困户洪永良一家告别了时清时浊的井水。铺设自来水管的费用,以及80户贫困户的报装费、水表费,都由珠海市委政法委统筹经费全额投入。

在石上小学,去年11月投入使用的新运动场,让孩子们告别了煤渣跑道和破旧篮球场。“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泥泞不堪”,校长黄逸从手机翻出以前的照片,他介绍,珠海市委政法委帮扶40万元进行改造升级,极大地改善了校园配套。

此外,珠海市委政法委切实落实机关干部结对帮扶要求,对全村42名贫困学生实现100%结对助学帮扶。目前,村里贫困户适龄儿童“普九”毛入学率达100%,没有贫困户子女因贫困辍学。

3年来,石上村还完成危房改造28户;全村落实五保、低保政策,做到应保尽保;贫困户60周岁以上老人落实养老保险金待遇、贫困户养老保险参保率、医疗保险参保率及大病救助覆盖率均达100﹪;全村贫困户残疾人口全部落实了特困人员供养待遇及相关政策补贴。

新农村建设

修村道

建法治文化广场

从省道113线拐进石上村,新修建的水泥村道宽阔干净,可容两辆小汽车相对通行。村道蜿蜒着向村子各个方向延伸,不时看到村民骑着摩托或开着小汽车,顺畅便捷地外出。在两旁,每隔数十米就有太阳能路灯。

李荣帅介绍,在新农村建设及农村环境整治工作中,珠海市委政法委先后投入240余万元,石上村实现硬底化村道6.5公里,安装太阳能路灯80余盏。

“这栋村文化服务中心,将来会集合党建行政、村民议事、文化休闲等功能,这片空地会建成一个法治文化广场。”李荣帅指着村口在建的一栋楼房和工地告诉记者,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项目,石上村文化综合楼已完成主体封顶,接下来还将建设村法治文化广场,打造对口帮扶工作新亮点。

依托这两个项目载体,珠海市委政法委将发挥职能优势,进一步加大文化扶贫、教育扶贫和法治扶贫力度,努力实现精准扶贫与文化扶贫、法治扶贫、教育扶贫的全融合、齐推进,建设“富裕、和谐、幸福”新农村。


上一主题 : 心心相印!春天里唱给总书记的歌

下一主题 : 东平中学校友会 向母校捐18万元

用微信扫一扫